書名:《秦人的悠閑生活》
作者:張九文
狀態:連載中
字數:53萬字左右
小說標簽:架空歷史、輕松日常
某平行世界的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初期。咸陽宮里寒風凜冽,華陽太后的葬禮剛過。主角因意外穿越到這個世界,成為了始皇帝嬴政的長子——公子扶蘇。
帶著后世的記憶和知識,他必須在這個等級森嚴、暗流涌動的時代小心翼翼地活下去。眼前的秦國雖然空前強大,但六國舊貴族蠢蠢欲動,民生凋敝,統治根基遠未穩固。
更棘手的是,他與那位沉默寡言、如同冷酷政治機器的父皇嬴政,關系疏遠得不像父子。
扶蘇深知歷史走向,明白自己未來可能的命運(被貶上郡甚至賜死)。他選擇低調謹慎地融入這個時代。
在華陽太后靈柩前扶蘇與廷尉李斯的一番關于郡縣制與分封制的談話,引起了嬴政的注意,嬴政遂命李斯為扶蘇之師。
扶蘇拜李斯為師,學習法家典籍和治國之道,但他內心對法家過于嚴酷剖析人性的一面有所抵觸。他稱韓非為“心中的老師”,尊荀子為祖師爺,為自己在百家學術圈中謀得一個“師出有名”的身份,也為未來積累政治資源。
始皇帝為了回應朝中關于“公子不能只聽李斯一家之言”的議論,同時或許也有歷練之意,將呂不韋死后封存的遺產賜予了扶蘇。這給了扶蘇一個立足點和發展空間。他利用這些資源,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天地”。
扶蘇將經營重心放在了浐水以西商顏山下的大片鹽堿荒地上。他的目標明確而務實:開荒種糧,解決家仆的生存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實踐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憑借后世模糊的地理知識,決定開鑿一條類似后世漢武帝時期“龍首渠”的水利工程,引水灌溉,變荒地為良田。
他啟用章邯(一個出身名門但無甚根基、忠誠勤勉的年輕將領)管理具體事務,又從李斯、蒙恬等處借調人手和資源(包括戰俘和囚犯)。
這個過程充滿艱辛:要精打細算養活數千人,要管理桀驁的囚犯(章邯以治軍之法嚴酷管理),要應對秋雨災害,要與地方官吏協調。
扶蘇事必躬親,學習治理、組織分工、記錄農事經驗,甚至改良紡車、研究飲食,力圖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商顏山下逐漸形成了一個名為“商山鄉”的小型社區。
在朝堂上,扶蘇開始參與廷議。他目睹了以丞相李斯為首的法家勢力與以齊魯博士淳于越等為代表的儒家勢力之間激烈的沖突,核心在于郡縣制與分封制之爭、以及如何治理這個新生的龐大帝國。
扶蘇雖為李斯學生,但并非盲從。他理解李斯和嬴政集權變革的理想,也看到了秦法在促進生產、打破世襲方面的先進性,但內心深處保留著后世帶來的同理心和對嚴酷統治的警惕。
他巧妙地在父皇面前維護李斯,也提出讓反對派博士們“親臨其境”去北方調查的建議,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和政治智慧。
扶蘇也努力經營著與周圍人的關系:與李斯的兒子李由成為朋友,獲得蒙恬的尊敬;更將章邯培養成最得力的助手。
蒙恬北上前,扶蘇特意提醒他留意一個叫“冒頓”的匈奴人,顯示出對北方隱患的預知。他還偶爾給嬴政和李斯送去親手烹制的魚湯或食物,維系著微妙的父子情和師生誼。
扶蘇用一個又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試圖在歷史洪流中把握住自身的命運,順帶改變這個本會二世而亡的大秦。
總結:
小說以穿越者扶蘇的視角,展現了秦統一初期的政治博弈與民生圖景。通過扶蘇的成長與作為,串聯起朝堂紛爭、制度變革與民生建設,古今思維的碰撞讓故事富有張力。人物塑造立體,情節連貫,兼具歷史厚重感與吸引力。推薦!
如果感覺推薦的小說還可以的話,還請點贊、收藏、評論、關注、轉發支持一下。
我是阿暉推書,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