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機再度對峙,日本是一步不讓還是待價而沽?東海識別區迎來關鍵挑戰。
據多方消息證明,在本月9號當天,我解放軍一架戰斗機和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架偵察機在東海上空發生對峙。
據日本方面的說法,我國一架殲轟-7戰斗轟炸機“異常接近”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YS-11EB電子偵察機,但日本的說法肯定是偏向他們自己的,我國國防部的回應也證明了這一點,日軍戰機對我國正常的軍事行動實施抵近偵察,我軍戰機升空監控驅離完全符合國際法和慣例。
事實上,這是中日軍機在這段時間里,第二次發生對峙,在上個月我軍山東艦艦隊訓練時,日本就曾派出偵察機抵近偵察,山東艦派出殲-15對其進行了跟蹤監視。而相較于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太平洋國際海域與山東艦艦隊的對峙,日本政府對東海發生的對峙顯然更加上心。
事情發生不到48小時,在東盟外長會議上中日兩國的外長會談中,日本外相巖屋毅就把這件事拿上了臺面,甚至頗有向咱們外長問責發難的意思,對此,我國外長王毅自然沒有退讓,一番唇槍舌劍下來,日本也是沒有占到便宜,反倒是態度軟化,表示日本將認真對待歷史,繼續和中國保持和平發展路線。
很顯然,在東海上,我國正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圍繞東海防空識別區展開的相關行動雖然遭到了日本的監視,但日本并沒有阻止中國加強對東海海域管控與開發的理由與能力。
其實,日本政府在這里耍了個小聰明,為什么這么說?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日關系的不確定性。
要知道,美國和日本最近正在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日本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還是比較強硬的,在這種情況下,中日關系就是石破茂政府和特朗普政府談判的重要籌碼,在吉隆坡中日外長會談后,日本外長釋放的中日關系緩和的信號,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在會談中出現的東海問題,很顯然就是日本政府拿出來的一個借口,意在向中國表示日本選擇在東海問題上讓步,借此緩和中日關系。
但問題在于,所謂東海問題本就是偽命題,中國對東海相關海域和島嶼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無論是軍事行動還是經濟開發都是合法行為,日本根本沒資格說三道四,更別說拿來當作籌碼。
說到底,在處理中日關系上,現任石破茂政府還是那個德行,需要的時候就是中日友好,不需要的時候就來東海挑釁一番,向美國獻忠。所以說,無論是從軍事角度、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建立是必要的。
事實上,解放軍的確也是這樣做的,在去年年初,日本媒體就曾報道,我國海空軍已經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實現了常態化部署,可能少有觀眾知道,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前沿有部分區域和日本自衛隊的防空識別區重合,這也就是中日戰機頻頻發生對峙的原因之一。
從某種角度來看,東海防空識別區很有參考價值,當解放軍有能力在南海實現常態化部署后,在某些敏感地區建立防空識別區,也是強化我國海洋主權的辦法之一。
結合最近兩年國內外媒體的消息,我發現了一個被廣大網友忽略的細節:那就是東海已經不是美西方軍艦、戰機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了,幾乎是24小時,解放軍緊盯著每一艘前來挑釁的軍艦,監視著每一架不懷好意的軍機,任何越線行為,都會在第一時間收到解放軍的“鐵拳”回應。
日本已經坐上談判桌了,菲律賓還會遠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