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務部宣布,對八家臺灣實體進行出口管制,消息一出,島內輿論幾乎炸了。
為什么呢?因為這八家實體是灣灣最重要的軍工企業,這次出口管制幾乎是精準打擊。
八家實體的具體名單為: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經緯航太科技公司、
臺灣中科院、
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攻衛股份有限公司。
這八家實體,我們一一介紹。
臺灣中科院,是島內軍工研發體系的絕對核心,像軍迷們熟知的“天弓”系列防空導彈、“天劍”系列空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云豹”裝甲車等等,都是臺灣中科院的產品。
漢翔航空,最著名的產品是“經國號”戰斗機,也就是IDF,雖然性能一般般,被許多軍迷們戲稱為“I don't fly(飛不起來)”,但客觀地說,研發三代機不簡單。
世界上能研發三代機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雖然零部件進口比例高,但整個研發過程比較順利,不像“光輝”那樣拖拖拉拉,錯漏百出,即使是日本,成功研發三代機F-2,也要到1995年。而IDF早在1989年已經首飛,1992年就開始交付了。
當時殲-10別說交付,連首飛都還沒影呢,IDF由此成了華人世界的第一款自研三代機,乃至整個亞洲的第一款自研三代機。可見,漢翔航空的實力還是有的。從這個角度也能解釋,1996年的灣灣為什么面對大陸會十分自信。
仲碩科技,這是個無人機企業,主要生產無人機和巡飛彈,號稱是島內第一的無人機企業,無人機的意義不需要多說,動手的時候,絕對是巨大威脅。
經緯航太,總部在臺南,規模為180人,主要產品是衛星圖像,臺軍使用的“福爾摩沙”系列遙感衛星就是他們研制的,當然,島內沒有衛星發射能力,只能委托美國人發射。
此外,經緯航太也有無人機業務。
國際造船股份,主營大型船舶建造業務,比如油輪,是臺海軍艦艇的核心生產單位,能生產5000噸級以上的艦艇,比如萬噸級的玉山兩棲船塢登陸艦,成功級、康定級和沱江級,國際造船還是島內唯一能設計潛艇的造船廠。
中信造船、龍德造船,這兩家造船企業的員工數都在500-700人左右,主營小型艦艇。臺海軍的小型艦艇大部分是他們造的,近期還在測試無人艦艇,和無人機企業一樣,是個不小的威脅。
還有一個攻衛股份,主要產品是防彈衣、盾牌之類的小件。
這個公司比較厲害,員工不到30人,是個很小的企業,卻接到了大量的軍方訂單,30人不到,能有多大生產能力?事實上,他們連廠房都沒有,就是個皮包公司。
可以斷定,這是某個專員的產業。
以上八家實體,構成了島內軍工體系的主心骨,對他們的制裁就是釜底抽薪。
有人說,制裁有用嗎?
當然有用,以稀土為例,臺灣中科院的導彈,必然需要稀土,以及一系列稀土氧化物。連美國都無法擺脫被大陸卡脖子的命運,島內更沒有能力。
沒了稀土,臺灣中科院還能生產多少導彈?實際上,如果咱們狠一點的話,連臺積電都可以制裁,因為芯片生產需要大量稀土。臺灣每年從大陸進口稀土達6000噸,大半用于半導體生產。
只不過,制裁臺積電的影響太大,等于卡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打擊面太廣泛了,暫時不會使用。
當然,這次制裁最狠的地方不是稀土,而是把這八個實體,踢出了咱們的供應鏈,簡單來說,它們想從大陸進口任何零部件、原材料,都得商務部批準。
這一招,非常痛。
因為大陸供應鏈的強勢,許多環節,你要么找不到替代品,要么替代品成本高昂。灣灣這八個實體,都有許多民用業務,一旦沒了民用業務,僅靠軍用業務是難以支撐的。
那么,為何在這個時候,對灣灣重拳出擊呢?
因為美帝不顧我們的反對,要在灣灣推進“刺猬戰略”,也就是把臺灣打造成刺猬。
懂王上臺后,雖然他不想協防臺灣,但不等于白白放棄,懂王任命的副國防部長科爾比,是“刺猬戰略”的推崇者,科爾比的觀點,是美國沒必要為了臺灣而和大陸決戰,但也不能白白讓大陸統一,得讓大陸拿籌碼來換。
什么籌碼呢?
以前希拉里說過,臺灣可以換一萬億美元國債,這個數字,經過多年的時間,大概率通貨膨脹了。說不定,懂王要用臺灣,勒索咱們幾萬億美元。為了達到目標,就得把臺灣打造成一個刺猬,把統一的成本無限抬高。
怎么把臺灣打造成“刺猬”呢?
無非是多給臺灣出售武器,但我們要注意,美國由于去工業化,它的武器產能不高,加上烏克蘭和以色列在打仗,供給他們,已經讓美國軍工體系十分吃力。
再供給臺灣,是沒多少余力的。所以,對大陸威脅最大的途徑,是美國向灣灣輸送技術,再由灣灣生產。尤其是無人機、無人艇、導彈和巡飛彈,本身臺灣就有相關產業基礎(這些武器,都和電子產業有密切聯系)。
再得到一部分美國技術援助的話,進步不難,產量如果上來,屆時會很麻煩。目前,缺乏對付無人機和巡飛彈的有效手段。
用防空導彈吧,成本太高,用高射機槍吧,命中率低,用激光武器和電磁武器吧,還不成熟。
試想下,如果臺灣用幾萬枚巡飛彈,大量的無人機以及導彈,統一成本得多高。所以,現在就要打擊灣灣的軍工企業,減少他們的生產能力,最好能夠徹底中斷。
另外,本次出口管制也是提醒島內,別以為有個“護島神山”臺積電就萬事大吉了,大陸也能卡你的脖子。
許多零部件,雖然技術含量不如芯片,但島內也是生產不了的,想找替代供應商沒那么容易。連美國都沒那本事,我絲毫不擔心灣灣有這個本事。
這次對灣灣出手,總算是開了個好頭,也說明,對和平統一心存幻想的人越來越少,兩岸的模糊空間越來越少。
說到底,我們比誰都希望臺海風平浪靜,畢竟誰也不想真動手。但對面有些人吧,給臉不要臉,整天搞小動作,以為背靠大樹好乘涼。
可歷史早就證明,蹦跶得越歡,摔得就越狠。真到了那天,別怪我們沒給過機會。和平的路我們鋪了又鋪,可有人非要往溝里跳,那就別怪車輪子無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