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星的朋友們有時可能會錯過【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歡迎新老朋友給【通航圈】點個星標,以便及時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錯過更多精彩*
加星標方法: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據山東省政府、山東新聞聯播消息,山東省政府新聞辦7月11日召開發布會,介紹山東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產業新標桿的有關情況。據介紹,目前,山東擁有經營性無人機企業1400余家,居全國第三位;培育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制造企業400余家;多個領域培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地依托產業基礎和本地優勢,加速形成特色鮮明的低空制造與服務園區。 總體上看,山東低空產業發展呈現出制造服務協同發展、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場景應用不斷拓寬、集聚效應加速形成的特點。
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6個運輸機場實現“運通融合”發展去年以來,山東建成無人機起降平臺285個,總量達到524個;建成低空飛行營地4個,總量達到9個建成4100余套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設施,實現重點空域基本覆蓋。智能網聯系統方面,已建成省級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濟南、青島、日照、濱州等市級服務管理平臺試運行,推動實現低空飛行一鍵申報、隨報隨批。
濱州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去年5月,濱州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揭牌成立,成為全省首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管理機構。(來源:山東發布)
下一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將以“全域覆蓋、全程服務、全國領先”為目標,以“融合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研究制定低空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加快完善服務保障設施體系,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建強支撐。支持在新建棗莊、聊城等支線運輸機場同步完善低空飛行保障設施,打造運通融合標桿機場。統籌規劃跑道型通用機場,年內投用蓬萊臥龍、臨沭蛟龍、臨沂費縣通用機場。加快建設3級(樞紐型起降場+中心型起降場+數字化起降點)8類(生產作業、公共服務、安全巡檢、物流配送、低空交通、文化旅游、飛行培訓、試驗試飛)起降平臺,力爭年內建成樞紐型起降場5個、中心型起降場10個、數字化起降點100個。此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和技術支撐方面,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全省覆蓋,16市完成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與LOD1.3模型構建;選取臨沂市為試點區域,以實景三維山東為統一時空基底,建立低空空域資源數據體系和評價模型,探索開展低空空間資源評估分析。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茂慶介紹,把握低空經濟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山東正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加強產業布局,加快打造覆蓋裝備制造、行業應用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體系。山東鼓勵企業聯合用戶、科研機構等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建立省工業級無人機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技術演示中心等,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發揮無人機等低空裝備覆蓋范圍廣、靈活機動、高效快速等優勢,山東還將持續拓寬應用邊界,支持在市政管理、線路巡檢、物流運輸、海洋監測等領域先行先試。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山東將積極爭取頭部企業來魯布局,持續提升集聚效應,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低空產業集群。
以下是發布會內容詳情:
■競逐“天空之城”,山東將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標志性應用示范項目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新聞發言人介紹,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將其作為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的關鍵抓手,積極布局、系統謀劃、全力推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將低空裝備列入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會同省交通運輸廳連續兩年征集發布低空領域重點產品和典型應用場景,推動山東低空產業步入創新引領、場景驅動、融合發展的快車道。總體上看,全省低空產業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制造服務協同發展。當前,山東低空產業呈現制造和服務一體化發展態勢,經營服務規模大于生產制造。目前全省擁有經營性無人機企業達到1400余家,居全國第3位。從制造環節看,主要以綜合集成為主,涵蓋了工業級無人機、通航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及關鍵系統等主要領域,培育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制造企業400余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是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圍繞低空產業創新發展需求,著力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優質企業培育。在工業無人機領域,省內部分產品在續航及載重能力、復雜環境適應性、載荷多樣性等方面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前沿方向,山東部分企業參與了相關技術標準制定與驗證飛行;航空復合材料、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等關鍵配套能力也正在加速布局與提升。
三是場景應用不斷拓寬。堅持“以用促產、以用興業”,大力推動低空技術產品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多個領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在醫療急救領域,多地已實現血液、急救藥品、檢驗樣本的無人機即時配送,為生命救援開辟“空中通道”;海島、山區等交通不便區域的物資運輸難題,也正通過無人機得到有效紓解;城市管理中的違章建筑巡查、交通流量監測、大型活動安保等,也因無人機的加入而更加高效智能。
四是集聚效應加速形成。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地依托產業基礎和本地優勢,正加速形成特色鮮明的低空制造與服務園區。比如,濟南低空產業示范基地構建“通航+改裝”一體化產業園區,可滿足無人駕駛航空試驗、航空應急救援等方面需求。濱州高新區無人機產業園引進南京長空、成都縱橫等頭部企業,著力打造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制造集聚區、低空飛行管理與應用示范區。威海雙島灣低空經濟產業園啟動建設,引進億航智能、萬豐航空等龍頭企業,將形成整機制造、零部件配套的產業鏈群。
下一步,山東將牢牢把握低空經濟發展的戰略窗口期,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更創新的精神,努力將低空產業打造成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閃亮名片。
一是加強產業鏈建設。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加強產業布局,加快打造覆蓋裝備制造、行業應用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體系。著力塑強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優勢企業,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對產業鏈的牽引和支撐作用。組織開展融鏈固鏈對接活動,推動整機企業與配套企業、運營企業加強合作,帶動平臺項目建設及運營服務發展。
二是提升產品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聯合用戶、科研機構等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加強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建立省工業級無人機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技術演示中心等,促進企業技術能力提升,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舉辦“第一屆山東省低空裝備產業鏈創新創業大賽”,以賽助創、以賽促產,為產業鏈發展增智賦能。推動成立省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低空產業發展提供標準支撐保障。
三是深化場景應用推廣。發揮無人機等低空裝備覆蓋范圍廣、靈活機動、高效快速等優勢,持續拓寬應用邊界,支持在市政管理、線路巡檢、物流運輸、海洋監測等領域先行先試,不斷擴展應用場景。定期遴選推介典型應用場景,建立優秀案例和解決方案庫,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標志性應用示范項目。
四是構建完善產業生態。建設高水平低空產業園區和創新平臺,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高效集聚,建立標志性領軍人才、企業緊缺人才需求清單,為人才精準引育提供有效支撐。引導省內企業深入挖掘細分市場應用需求,與國內頭部企業加強對接,主動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同時,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積極爭取頭部企業來魯布局,持續提升集聚效應,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低空產業集群。
■50個重點產品、30個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低空產業“山東樣板”
為充分挖掘和展現低空領域的創新產品應用,培育打造低空產業新標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面向全省征集了一批低空領域產品和應用場景。經企業自愿申報、有關部門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遴選出技術水平先進、應用效果突出、推廣價值較大的50個重點產品和30個典型應用場景。()這一批產品和場景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為“體系完整、產品突出、場景多元、協同發展”四個特點。
一是產品體系完整,覆蓋全產業鏈。入選的50個重點產品涵蓋整機、平臺系統、零部件及配套產品三大類別。其中,整機類包括大型無人運輸機、復合翼無人機等15種產品,平臺系統類有智慧低空飛行管控平臺、低空智聯網運營服務平臺等11種,零部件及配套產品類包含輕型航空發動機、量子雷達、碳纖維材料等24種,基本覆蓋從核心設備到配套產品的完整產業鏈。
二是創新導向鮮明,核心能力突出。50個重點產品聚焦技術突破,如光量子雷達、輕型航空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彰顯了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平臺系統普遍融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像無人機AI賦能平臺、數智低空大腦等,提升了低空領域的智能化水平。
三是場景覆蓋廣泛,貼近現實需求。30個典型應用場景涉及文化旅游、物流快遞、醫療服務、海洋巡檢等10余個領域,既有尼山圣境空中游覽、泰山航空運動等文旅場景,也有緊急物資運輸、醫療救援等民生服務,還有海洋巡檢、生態環境巡檢等專業應用,實現了低空經濟與多業務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比如,青島積米崖港和靈山島實現了海島低空物流常態化運營,用于應急物資、重要文件、鮮活海鮮等高時效類物品的空中速遞,原本單程需30-40分鐘的水運路程,現在“10分鐘即達”;山東高速華通航空可為緊急醫療情況提供高效救援服務,覆蓋嚴重創傷、海上救援、嬰幼兒救援等多種類型,今年3月成功完成山東省最小出生胎齡危重早產兒空中轉運,打破航空醫療救援最小年齡記錄。
四是產品場景協同,示范效應顯著。重點產品研發為典型場景應用提供了堅實支撐,比如:海島低空物流場景,依托復合翼無人機等產品實現高效運輸;無人機海上作業場景,借助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提升海上執法監管與巡查服務效能。總體上看,形成了“產品創新-場景落地-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為低空經濟發展樹立了標桿。
■22個通用機場、524個無人機起降平臺,建成4100余套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設施,實現重點空域基本覆蓋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飛行起降設施方面,利用運輸機場富余能力和優質資源,完善低空飛行保障設施,全省6個運輸機場實現“運通融合”發展,日照機場建成投用全國首個強化草地機坪,滿足各類型低空飛行器起降保障。依托全省22個通用機場,推動有人機無人機融合飛行,全方位支持低空場景創新應用。結合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集中布局建設垂直起降設施,去年以來建成無人機起降平臺285個,總量達到524個;建成低空飛行營地4個,總量達到9個。
在服務保障設施方面,融合運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演進、北斗導航、衛星通信、ADS-B(自動相關監視廣播系統)等技術,建成4100余套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設施,實現重點空域基本覆蓋。在智能網聯系統方面。建成省級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實現低空飛行一鍵申報、隨報隨批;試運行濟南、青島、日照、濱州等市級服務管理平臺。
下一步,省交通運輸廳將以“全域覆蓋、全程服務、全國領先”為目標,以“融合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研究制定低空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加快完善服務保障設施體系,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建強支撐。
一是建好起降設施網,讓低空用戶飛得“順心”。堅持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布局建設網絡化、集成型、多用途的起降設施體系。支持在新建棗莊、聊城等支線運輸機場同步完善低空飛行保障設施,打造運通融合標桿機場。統籌規劃跑道型通用機場,年內投用蓬萊臥龍、臨沭蛟龍、臨沂費縣通用機場。加快建設3級(樞紐型起降場+中心型起降場+數字化起降點)8類(生產作業、公共服務、安全巡檢、物流配送、低空交通、文化旅游、飛行培訓、試驗試飛)起降平臺,力爭年內建成樞紐型起降場5個、中心型起降場10個、數字化起降點100個。
二是建好低空保障網,讓低空用戶飛得“安心”。規范推進低空通信感知、導航定位、氣象信息、監管處置等設施建設,構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延時性的空天地海通信導航監視網絡,實現在空無人機全過程管控,確保各類低空飛行器“看得見、叫得到、管得住”。強化低空數據算力供給,利用實景三維山東等數據資源,繪制低空高精度三維地圖,實現低空空域資源高效利用。
三是建好低空智聯網,讓低空用戶飛得“省心”。加快構建省市統分結合、界面清晰、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低空智能網聯系統,與國家系統和省內空管、公安、應急、氣象等監管服務系統有機銜接,實現“一窗口申請、一站式審批、一張網通管”。鼓勵各市建設低空服務管理平臺,無縫銜接省級平臺,無償為低空用戶提供飛行計劃、飛行情報、航空氣象、告警和協助救援等基礎服務,保障低空飛行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運行。
■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全省覆蓋,創新開展國土空間低空空域規劃編制試點工作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積極做好低空經濟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和技術支撐,具體舉措有:
一、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資源保障
一是初步建成實景三維山東。截至目前,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全省覆蓋,16市完成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與LOD1.3模型構建,為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航線規劃、航路管理等應用場景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
二是提升北斗導航服務能力。在已建成144座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基礎上,持續加密基準站點,優化提升北斗時空數據綜合應用服務平臺,為省內各地市低空產業發展提供更加精準導航定位服務。
二、加強低空領域創新技術攻關
一是創新開展國土空間低空空域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選取臨沂市為試點區域,以實景三維山東為統一時空基底,建立低空空域資源數據體系和評價模型,探索開展低空空間資源評估分析。
二是持續優化提升全省無人機聯動管理服務平臺。結合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整合全省無人機1600余架;采用“網約眾包”模式,強化數據協同獲取,累計發包任務3200余項,實現全省無人機資源統籌調度、高效協同和集約共享。
三、拓展低空設備多元場景應用
一是助力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利用無人機開展重點、隱蔽區域巡查,實時回傳高精度影像,實現圖斑自動化核查,降低外業核查成本40%以上。二是守牢耕地保護紅線。開展全省耕地復墾無人機巡檢,創新采用“管理平臺+無人機”協同模式,2023年9月以來,促成增減掛鉤指標交易4591畝,交易金額達20.81億元。三是助力森林防火工作。全省七大重點林區實現無人機租機服務,有效助力重點林區火情監測、輔助決策及災情評估等工作。四是高效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結合監測區域高分辨率衛星影像,通過無人機作業獲取精確定點數據,可提取全省松材線蟲病疫木疑似問題圖斑,有效降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本。
為進一步提升無人機等低空裝備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應用服務水平,更好支撐低空經濟發展,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繼續積極配合省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一是健全管理機制。規范無人機(場)資源集成準入條件,將省無人機聯動管理服務平臺接入全省綜合飛行服務站和智慧低空飛行管理服務系統。二是做好要素保障。加強機場周邊區域國土空間、綜合交通、產業布局等規劃協調,合理確定通用機場等規劃選址,做好建設項目用地等土地要素保障;持續更新實景三維,探索編制全省低空數字空域圖,為低空經濟發展做好測繪地理信息等數據要素保障。三是賦能場景應用。牽頭國家無人機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共享系統建設,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空公共服務場景,助力山東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植保無人機保有量超過1.8萬架,應用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
發布會介紹,近年來,植保無人機在山東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已成為防控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和統防統治中,發揮了快速、高效優勢,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在政策支持上,山東對符合政策的植保無人機報廢和購置給予一定的補貼,報廢最高可領取補貼6400元、購置最高可領取補貼14400元,進一步降低了植保無人機的購置成本、促進了升級換代,加快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
二是在作業標準上,山東率先制定了植保無人飛機施藥質量檢測方法、植保無人飛機施藥安全技術規范、植保無人飛機防治小麥病蟲害作業規程3項省地方標準,提高了植保無人機標準化規范化使用水平。
三是在技術指導上,印發了《規范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質量指導意見》,在飛防作業條件、選配農藥、作業參數、作業質量等方面制定技術規范。同時,加強對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種植大戶等在科學用藥技術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每年培訓超2萬人次,實現高質量作業,提升科學防控水平。
四是在推廣應用上,目前全省植保無人機保有量超過1.8萬架,應用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廣泛用于小麥、玉米、大豆等糧油作物病蟲害防控,果樹、露地蔬菜的應用也逐漸擴大。現在山東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作物“一噴多促”等統防統治作業幾乎全部采用植保無人機,年飛防作業面積累計達1.7億畝次,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山東將繼續加大植保無人機報廢和購置補貼力度,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同時,跟進植保無人機發展,研究制定植保無人機施藥作業技術指導意見,推進植保無人機規范化作業,為病蟲害科學防控和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技術保障。
■打造低空經濟氣象場景,涉及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無人機產學研用協同
山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人機等低空飛行裝備在氣象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目前看,至少在以下四個氣象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一是開展氣象觀測領域應用,應用無人機可突破傳統氣象觀測設備觀測區域和時間維度的限制,如針對大霧的垂直立體觀測可有效提高對霧的三維結構的觀測。
二是開展生態氣象領域應用,利用無人機搭載的光譜成像儀和激光雷達等儀器對農田、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的植被長勢和土壤環境情況進行“天-空-地”協同觀測和建模分析,針對葉面積指數、土壤水分等衛星遙感產品開展真實性檢驗。
三是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應用中大型無人機攜帶相關設備,可在云層中實現精準播撒催化劑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利用無人機機動性強、安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點,在復雜地形、惡劣氣象條件及夜間等特殊環境下執行作業任務,有效彌補有人機在作業時段、空域覆蓋度及飛行高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有效降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成本,提升安全性。
四是開展應急氣象服務,在洪澇、山火等災害中,無人機能深入災區快速獲取災區氣象實況,為救援指揮提供氣象保障。
近年來,山東省氣象部門將低空經濟氣象保障作為重點創新工作全力推進。一是推進省人民政府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聯合企業、院所共同成立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技術與應用聯合開放實驗室,以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技術和應用領域相關研究為重點,打造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無人機產學研用協同的低空經濟氣象應用場景。二是通過國債項目集中建設長島國家氣候觀象臺綜合觀測系統,重點加強了垂直觀測、雷達監測、通量觀測能力,為低空氣象科學觀測試驗提供基礎保障,探索海陸協同的低空飛行氣象保障場景。三是成立了航空氣象技術研發創新團隊,開展山東低空經濟氣象服務保障相關核心技術、業務產品、業務系統建設,目前已建立了“山東低空飛行氣象服務平臺”,服務于“山東濱州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等多個低空飛行場景。
氣象既是低空飛行重要安全保障,也是低空經濟重要應用領域。未來,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低空裝備應用到氣象專業領域。同時,氣象部門也將加強部門合作,共同編制低空經濟監測設施規范,加強低空經濟氣象基礎觀測設施建設;強化局企合作,聯合企業共同研發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和機載微型氣象設備;推進低空經濟氣象服務保障技術研究,為山東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氣象支撐,打造越來越多的具有山東特色的氣象領域應用場景。
來源:山東省政府網、山東發布、山東新聞聯播。
PS:二次審議稿》等已于6月27日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7月26日。
需要進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入群。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公眾號作者也不負有更新以往文章觀點之責任,一切以最新文章為準。用戶根據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其他觀點進行投資,須風險自擔,責任自負。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眾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通航圈: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歡迎通航圈內企業
郵箱:publicvoice@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