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說起三國,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劉備、關羽、張飛、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或者是諸葛亮、周瑜這樣的軍事奇才。
可誰能想到,最后笑到最后的卻是那個看似不起眼的司馬懿。
這個從不情愿出山到掌控曹魏政權,再到為后代開創晉朝打下基礎的政治家,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
毛主席曾給出了精辟評價:他有3個優點!到底是哪三大優點呢?
裝病躲征召
司馬懿,生于東漢末年179年的河內郡溫縣,出身于當地的名門望族。
不同于那些爭先恐后想要在亂世中撈取功名的人,年輕的司馬懿表現出的第一個特質竟是——不想出仕!
當時天下大亂,曹操正在北方逐步統一勢力。208年,已經名聲在外的司馬懿被曹操看中,準備征召他入朝為官。
可司馬懿做了什么?他裝病不出!這一招在當時可是大忌,因為拒絕曹操的征召無異于找死。
但司馬懿就是這么干了,他臥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解決,甚至故意讓自己的頭發和胡須瘋長,看起來邋里邋遢,就是為了讓人相信他真的病得不輕。
可惜他的計謀還是被識破了。曹操派人暗中調查后發現,這小子在家人面前活蹦亂跳,一點病態都沒有!
曹操大怒之下,威脅要殺他全家。這時司馬懿才不得不出山,到曹丕身邊做了個幕僚。
從此,司馬懿開始了他不情不愿的政治生涯。
215年,劉備占領益州后實力大增,司馬懿就向曹操建議立即出兵攻打劉備,趁其立足未穩之時將其剿滅。
這個建議可惜曹操沒有采納,結果讓劉備有了喘息之機,最終在西南建立了蜀漢政權。
219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想遷都避其鋒芒。這時司馬懿獻計,建議聯合東吳的孫權從背后襲擊關羽。
這個計策最終成功實施,孫權派人偷襲荊州,迫使關羽回援,解除了樊城之圍。
關羽在撤退途中被東吳軍隊俘獲并處死,司馬懿的這一謀略可謂一箭雙雕——既解除了曹魏的危機,又削弱了蜀漢的實力。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并很快稱帝,建立魏國,這時司馬懿被提拔為重要的輔政大臣。
從一個不愿出山的"病秧子",到成為新朝廷的核心人物,司馬懿只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
這一階段的司馬懿展現出了他的第一個優點:有遠見善謀略。
真正的"戰神"操作
說到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就不得不提他在平定叛亂方面的杰出表現。
在這些軍事行動中,司馬懿展現出了他的第二個優點:夠果斷夠狠辣。
230年代初,曹魏朝廷面臨一個嚴重的威脅。
曾經歸降曹魏的蜀漢將領孟達,駐守新城(今河南省淅川縣),突然生出二心,準備叛變投奔蜀漢。
消息傳到朝廷后,當時的魏明帝曹叡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很多人認為由于路途遙遠,等大軍趕到時,孟達已經完成防御部署,建議從長計議。
但司馬懿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他當即請命出征,并表示只需要八天時間就可以趕到新城。
曹叡對此表示懷疑,但司馬懿堅持己見,說道:
"孟達叛心已定,但尚未完成準備。如果我們現在立即出兵,可以在他立足未穩時將其拿下。若是拖延,等他與蜀漢聯系上,情況就會變得復雜。"
得到允許后,司馬懿率軍日夜兼程,果然在第八天到達新城附近。
孟達得知消息后大吃一驚,他沒想到司馬懿能來得這么快。
此時孟達的防御工事尚未完成,援軍也沒有到達,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
司馬懿抓住時機發動猛攻,很快就攻破了新城,孟達在混亂中被亂箭射死。
這次行動充分體現了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和決斷力。
他不僅能準確判斷敵情,還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果斷決策,并親自率軍高速行軍,創造了八天平定叛亂的戰績。
更重要的是,他在平定叛亂后,徹底清查了孟達的同黨,不留后患。這種狠辣的手段讓潛在的反對者心生畏懼,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的另一次重要軍事行動是在238年平定遼東公孫淵的叛亂。
遼東地區長期以來就是個不安定因素,公孫淵趁曹魏內部政治斗爭激烈之際,宣布獨立,自稱燕王,并與蜀漢結盟。
這一叛亂若不及時處理,將對曹魏北方邊境構成嚴重威脅。
司馬懿再次請命出征,并在朝廷內部爭取到了充分的軍事資源。
他率領大軍遠征遼東,在艱苦的戰斗后攻破了公孫淵的據點襄平城。
公孫淵父子在逃跑途中被抓獲并處死,司馬懿下令將他們的頭顱送回洛陽示眾,震懾宵小。
這兩次軍事行動不僅鞏固了曹魏的統治,也大大提高了司馬懿在軍中的威望。
他的軍事才能和決斷力,使他成為曹魏不可或缺的將領。不少人開始把他與諸葛亮相提并論,稱他為魏國的"軍神"。
裝瘋賣傻十年,最后一招絕地反擊
司馬懿的政治生涯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他如何在內部權力斗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掌控曹魏政權。
這一過程中,他展現出了第三個也是最關鍵的優點:會隱忍能示弱。
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僅8歲的曹芳繼位。
由于新皇帝年幼,朝廷決定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爽是曹魏宗室,而司馬懿則是朝中資歷最老、威望最高的大臣。兩人表面上合作無間,實際上卻是明爭暗斗,各自為營。
曹爽作為皇族,自然擁有更多的支持者和資源。他很快就開始排擠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
面對這種情況,司馬懿并沒有正面對抗,而是采取了一種出人意料的策略——裝病隱退。
他開始刻意表現出身體虛弱的樣子,行動遲緩,說話含糊,有時甚至故意流口水,看起來像是中風的癥狀。
朝中大臣見到他這副模樣,都認為他時日無多了。曹爽也放松了警惕,認為這個老對手已經不足為懼。
司馬懿就這樣裝病隱忍了將近十年時間!
在這期間,他表面上深居簡出,實際上卻在暗中籠絡人心,培植親信,等待時機。而曹爽則越發驕縱,朝政日漸混亂,民怨沸騰。
249年正月,曹爽與年輕的皇帝曹芳一同去明帝曹叡的陵墓祭拜。
按照慣例,這種重要場合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也應該參加,但他以病重為由留在洛陽城內。
曹爽離開洛陽后,司馬懿突然"病愈",迅速控制了城內的軍隊和重要設施。
當曹爽一行人祭拜完畢準備返回洛陽時,發現城門已關,城墻上布滿了司馬懿的親信部隊。
司馬懿派人傳話,要求曹爽交出兵權,否則全族誅滅。曹爽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知所措,最終選擇了投降。
司馬懿得手后并沒有手軟,他以謀反罪處死了曹爽及其親信和家族成員,徹底清除了政敵。
這次政變被稱為"高平陵之變",標志著司馬懿正式掌控了曹魏的實際統治權。
從此之后,雖然曹魏的皇帝依然姓曹,但實際掌權者已經是司馬氏家族。
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進一步鞏固了司馬家族的地位。
到了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廢黜了最后一位曹魏皇帝曹奐,自己稱帝,建立晉朝,司馬懿被追尊為宣皇帝。
司馬懿能夠在政治斗爭中最終勝出,關鍵就在于他那驚人的忍耐力和偽裝能力。
他能夠隱忍十年之久,等待最佳時機一擊必殺,這種耐心和毅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更難得的是,他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從不露出破綻,讓所有人都相信他真的已經不行了,這種"示弱"的能力堪稱一絕。
在與諸葛亮的對抗中,司馬懿也充分展現了這種隱忍的特質。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奉命迎戰。
面對蜀軍的挑釁,司馬懿堅守不出,以逸待勞。他曾說過一句名言:"我不與諸葛亮爭一時之長短,只等他自己耗盡而已。"
果然,因為補給線過長,加上天氣炎熱,諸葛亮積勞成疾,最終病逝于五丈原。
無論是政治謀略、軍事指揮還是個人品質,司馬懿都有著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特別是毛主席總結的這三個優點:有遠見善謀略、夠果斷夠狠辣、會隱忍能示弱。
使他能夠在風云變幻的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最終完成了從不情愿的臣子到實際統治者的轉變。
《——【·結語·】——》
回顧司馬懿的一生,從最初不情愿出山到最后實際掌控曹魏政權,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毛主席總結的三個優點確實擊中了要害。在亂世中生存并崛起,需要的不僅是才能,更需要過人的心智與手段。
信息來源:《晉書·宣帝紀》、《三國志·魏書》、《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