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白宮致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信函,如一顆驟落的重磅炸彈,狠狠砸向美日貿易關系的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信中,美國以對日存在顯著貿易逆差為借口,單方面宣稱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產品征收25%關稅,甚至放言若日本采取提高關稅的反制舉措,美國將在25%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征。其理由冠冕堂皇,聲稱要糾正日本長期以來關稅、非關稅政策及貿易壁壘導致的對美不可持續貿易逆差,斷言這種逆差威脅到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
面對美國這一蠻橫的關稅大棒,日本迅速做出強硬回應。日本政府第一時間明確表態,絕不會坐視本國利益被美國肆意損害,必將采取反制措施。經濟產業省、外務省等部門緊急啟動磋商機制,緊鑼密鼓地研究對美貿易報復手段,考慮對美國輸日的農產品、能源等產品加征關稅,力求平衡美國關稅舉措帶來的沖擊。
日本敢于“硬剛”,底氣源自多方面。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經濟實力雄厚,產業體系完備且極具競爭力。汽車領域,豐田等企業憑借先進技術、可靠質量與深厚品牌口碑,即便遭遇美國加征關稅,短期內仍有能力維持在美市場份額,還可通過積極拓展亞洲、歐洲、非洲等其他海外市場,彌補美國市場可能遭受的損失。電子產業中,信越化學等企業在半導體硅片等關鍵領域全球領先,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上游供應商,美國芯片產業對其高度依賴。索尼在影像傳感器、尼康和佳能在光學鏡頭領域的技術優勢,也成為日本在貿易博弈中叫板美國的籌碼,讓美國在考慮升級沖突時不得不有所顧忌。
美國加征關稅的行為,在日本國內引發強烈不滿。民眾和產業界紛紛發聲,強烈要求政府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形成的強大民意壓力,成為推動政府采取強硬態度的重要動力。日本汽車、電子等產業從業者眾多,關稅沖擊直接關乎他們的就業與收入,一旦處理不當引發社會不穩定,政府將面臨巨大政治風險,極有可能在國內政治舞臺上失去民眾支持。此外,日本國內政治力量在維護國家經濟主權方面達成共識,各政黨相互配合,這使得政府制定對美反制策略時,能獲得國內政治體系的有力支撐,無需擔憂因強硬態度引發內部紛爭,進一步增添了與美國對抗的底氣。
美日同盟雖長期作為日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石,但此次美國的關稅舉措,讓日本清晰意識到不能無底線遷就。日本深知美國在亞太地區有重要戰略布局,軍事、政治等方面離不開日本的配合,像應對地區安全問題時,美國需要日本在軍事基地建設、情報共享等環節出力。基于此,日本試圖利用美國對其在亞太戰略中的需求,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討價還價。畢竟美國若過度逼迫,日本極有可能在軍事同盟關系中產生離心傾向,調整軍事合作策略,這對美國亞太戰略實施不利。所以,日本篤定美國在貿易沖突中會有所顧忌,不會徹底搞僵關系,美日同盟關系的復雜性,為日本“硬剛”提供了操作空間。
當下,美日貿易博弈持續升級,若演變為相互加征關稅的“貿易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遭受重創。日本在半導體材料、汽車零部件等領域處于全球供應鏈關鍵位置,美國在高端芯片設計、航空航天等領域優勢顯著,貿易摩擦會大幅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打亂供應鏈節奏,波及全球相關產品的生產與流通。
從美日關系來看,美國此舉對日本而言,無疑是沉重一擊。在日本視角中,美國全然不顧盟友情誼,純粹為自身經濟利益不擇手段。盡管美日在軍事安全等領域同盟關系緊密,但此次貿易沖突,已使日本國內對美國的信任度大幅降低。政府內部質疑美國、呼吁重新審視美日同盟關系的聲音漸起,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也持續下滑。未來,在國際事務合作中,日本大概率會更加謹慎,不再無條件追隨美國腳步,美日同盟關系很難回歸往昔“親密無間”的狀態,政治互信一旦出現裂痕,修復難度極大。
此次美日貿易沖突,不只是雙邊經濟利益的博弈,更深刻反映出美國在全球貿易政策上的單邊主義傾向,以及盟友間利益平衡的棘手難題。日本“硬剛”美國,是維護自身經濟權益的勇敢嘗試,也為其他國家應對美國貿易霸凌提供了一種參考姿態。后續美日如何化解矛盾、重塑貿易關系,備受全球關注,其結果將深刻影響國際貿易秩序與地緣經濟格局,值得持續追蹤審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