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政府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甚至考慮沒收已購土地,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政府近期動作頻頻,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宣布啟動"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核心內容是禁止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并研究收回已購土地。這項政策名義上針對所有"外國對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主要針對中國。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目前僅持有美國農田總量的0.5%,美國農業部聲稱這些土地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卻拿不出任何實質性證據。
特朗普(資料圖)
中方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數據顯示,外國實體持有美國農田總面積約1800萬公頃,加拿大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中國企業占比微乎其微。羅林斯卻特別強調中國公民持有的農田"大部分位于重要軍事基地附近",這種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美國政府對中國資本的打壓早已不是新鮮事。2023年佛羅里達州就禁止中國公民在軍事設施附近購地,蒙大拿州隨后跟進。如今聯邦政府層面的禁令,不過是把地方政府的做法推廣到全國。值得關注的是,這項政策可能影響的不只是農業領域,還包括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其他投資。
就在美國收緊農業投資的同時,中國正在調整外匯儲備結構。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減持美債規模達到950億美元,持倉量降至7654億美元,創2010年以來新低。相比之下,日本增持49億美元繼續保持第一大債主地位,英國則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大持有國。這種變化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正在發生改變。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減持美債的行動有著深刻的經濟考量。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突破36萬億美元大關,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政策導致債務負擔加重,市場擔憂情緒升溫。2025年4月,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4.5%關口,創下年內新高。這種情況下,中國選擇降低美元資產配置比例,增加黃金儲備,是出于資產安全的考慮。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公開喊話,希望與中國保持"建設性對話"。這種態度轉變耐人尋味。就在幾個月前,美國政府還在對中國企業實施各種限制措施。現在突然改變口風,顯然與美債市場面臨的壓力有關。中國作為美債持有國,其投資動向對市場影響巨大。如果中國繼續大規模減持,可能引發其他國家跟風拋售,導致美債市場動蕩。
美國政府對中國資本的打壓不僅限于農業領域。在科技、金融等多個行業,都能看到類似的政策措施。這種全方位的限制措施,短期內可能給中國企業帶來困擾,但長期來看損人不利己。中美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人為設置障礙只會兩敗俱傷。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政府的焦慮情緒正在蔓延。一方面擔心中國減持美債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自身債務問題,美國聯邦赤字已達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美債信用評級可能面臨下調風險。
國際社會對美國經濟政策的擔憂與日俱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指出,美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已超過警戒線,長期來看不可持續。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應該采取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轉嫁矛盾,打壓競爭對手。
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美方應該摒棄零和思維,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希望美方能夠回歸理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這不僅符合兩國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經濟穩定發展。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國都在調整經濟政策以應對不確定性。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面對外部壓力,中國保持戰略定力,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發展。這種穩健的政策取向,為世界經濟注入了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