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美國大滿貫女單1/8決賽剛打完,孫穎莎輸給陳熠,算是本屆比賽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冷門之一,畢竟,一個是現役世界頂級主力,一個是初出茅廬的小將,賽前幾乎沒人押陳熠能贏,結果莎莎一輪游,直接止步八強,這下看熱鬧的不嫌事大,懂球的也開始琢磨,這場爆冷到底說明了啥。
比賽其實沒太多花活,開局孫穎莎狀態明顯沒拉滿,第一局就被陳熠抓住了幾個失誤點,比分咬到九平后,關鍵球沒頂住,被陳熠先下一城,第二局莎莎調整挺快,正手發力,節奏帶了回來,扳平比分,結果后面兩局,陳熠打得愈發自信,球路敢拼敢搶,反倒把壓力甩給了前輩,最后3-1帶走比賽,說實話,看完這場,球迷心態挺復雜,一方面為陳熠高興,年輕人能在大場面頂住壓力,說明國乒后繼有人,另一方面,孫穎莎的失利確實讓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畢竟她最近狀態不算巔峰,外界對她的期待又高,內外夾擊下,這一跤摔得其實挺重。
本來一場隊內對決,分出勝負很正常,問題來了,場外的火藥味比場上還濃,尤其是在前國乒教練郭焱的直播間,郭焱一句“陳熠要懂點事,差不多得了,直接點燃了輿論,網友瞬間炸鍋,這話到底啥意思,是不是暗示小將不該贏前輩,比賽還要不要打公平了,有人說這是“飯圈思維入侵體育圈,也有人覺得郭焱是太在乎大局,怕陳熠第二輪頂不住,把國乒的晉級希望斷送了,但說白了,這種“讓一讓的思路,真的適合競技體育嗎。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點背景,WTT今年首次在美國辦大滿貫,中國隊派出最強陣容,總獎金池150萬美元,單打冠軍能拿22.5萬美金,這種級別的賽事,誰上場都得拼命,哪有讓球一說,陳熠雖然年輕,之前也打過一些國際比賽,但在這種大舞臺,能頂住壓力、爆冷贏下孫穎莎,靠的絕不只是運氣,現實是,她的球風和心態都到了能攪局一線的地步,贏了就該被認可,至于下一輪能不能贏,那是后話,沒人能保證孫穎莎碰早田希娜就一定穩贏,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于此,不服輸才是最大底色。
但現在的輿論環境有點離譜,陳熠贏球,本該是國乒后備力量的勝利,結果卻被前教練點名批評,甚至有人暗示是不是“劇情需要,這種節奏說白了就是瞎帶,想想去年巴黎世乒賽,陳夢決賽贏了孫穎莎,全場沒掌聲,彈幕刷屏罵人,甚至有觀眾對陳夢比中指,這種“飯圈文化本來就不該在體育圈出現,央視都下場批過這種風氣,結果今年又來了,陳熠贏球也要被噴,這到底是為誰好。
什么叫“懂點事,難道小將要看前輩臉色打球嗎,還是說國乒內部已經變成了流量場,誰流量大誰晉級,郭焱直播間的那番解釋,說是怕陳熠下一輪碰張本美和早田希娜頂不住,說白了就是沒信心,這話說出來,直接就把隊內競爭變成了“安排劇本,網友自然不買賬,大家都明白,乒乓球是國乒的看家本領,每一代都要靠真本事接棒,靠讓出來的勝利,誰都不會服。
這還沒完,郭焱近兩年直播帶貨圈粉,時不時搞點“對噴制造話題,前陣子還拉著王楚欽進直播間幫帶貨,場面一度讓人尷尬,不得不說,教練轉型做網紅沒啥問題,但如果流量大過專業,難免讓人質疑,尤其是“點評現役球員的時候,更該謹慎些,不能為了熱度就隨口下判斷,畢竟,國乒的榮譽不是靠網絡熱搜堆出來的。
站在球迷角度看,陳熠贏球沒毛病,孫穎莎輸球也不是天塌地陷,競技體育本來就有冷門,誰都不是鐵人,陳夢、王曼昱、孫穎莎、陳熠,每個人都有機會,也都有壓力,關鍵是,別讓場外的流量和罵戰影響了場上的拼勁,去年陳夢被罵出心理陰影,今年陳熠剛冒頭又被“懂事論壓制,這種風氣要是蔓延下去,別說培養新人,連主力都可能被輿論拖垮。
這場比賽,其實給國乒敲了個警鐘,一方面得看到后浪的沖勁和潛力,別總盯著老將的“穩,另一方面,內部的爭議和飯圈化傾向,也到了該警惕的地步,贏球輸了輿論,實在沒必要,球迷更愿意看到良性競爭,誰拼出來誰上,別搞什么“該讓就讓“流量決定一切的套路。
說到底,國乒的底蘊靠的是傳承和拼搏,不是靠安排和內耗,陳熠這場勝利,有價值也有爭議,未來路還長,希望她頂得住壓力,繼續突破,也希望孫穎莎及時調整,別被輿論左右,國乒需要的是團結和實力,而不是流量和口水,比賽才剛開始,誰能笑到最后,還得看球場上的真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