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別傳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廣州知府李天培、南韶道李璜奉兩廣總督李侍堯之命赴韶州丹霞山別傳寺,查禁和搗毀已去世95年的澹歸和尚的書籍、墨刻、墨跡和骨塔,并將澹歸門派的僧眾全部驅逐出別傳寺,涉及僧俗五百余人,史稱“金堡文字獄案”。澹歸何許人也?為什么清政府在其去世95年后仍對其及弟子大動干戈?
丹霞山別傳寺山門
澹歸和尚(1614-1680),俗名金堡,明崇禎十三年進士,曾在明朝、南明任職,是明末清初嶺南著名文人,其詩、詞、書、畫,時文、制藝均名重一時。明朝滅亡后,金堡看破紅塵,于1652年在廣東番禺雷峰山海云寺天然和尚函昰座下受具足戒,法名今釋,字澹歸。1661年,澹歸和尚受明朝遺臣李充茂之邀,到仁化縣丹霞山建別傳寺。
澹歸和尚
澹歸和尚生前著作頗多,有《遍行堂集》、《嶺海焚余》、《丹霞澹歸禪師語錄》等流傳于世,由于澹歸和尚是明朝遺民,在其詩詞文中,有對時政的不滿,也有對前朝的懷念,這為后來發生文字獄案埋下了禍根。
澹歸和尚著作--《遍行堂集》
1775年,乾隆在查看由韶州知府高綱作序的《遍行堂集》時,認為該書“多悖謬字句,自應銷毀”,于是頒諭:朕檢閱各省呈繳應毀書籍,內有僧澹歸所著《遍行堂集》,系韶州府知府高綱為之制序,兼為募資刻行。因查澹歸名金堡,明末進士,曾任知縣,復為桂王朱由榔給事中,當時稱五虎之一。乃托跡緇流,籍以茍活,其人本不足齒,而所著詩文,中多悖謬字句,自應銷毀。
澹歸和尚墓
于是便發生了本文開頭所述,清政府除查禁和搗毀澹歸和尚的書籍、墨刻、墨跡和骨塔,驅逐別傳寺的僧眾外,還查抄了原韶州知府高綱(當時已去世)之子高秉的家,還銷毀了澹歸和尚參與編修的康熙版《韶州府志》、《曲江縣志》、《曹溪通志》及收錄了澹歸文章、詩詞的《仁化縣志》、《南雄府志》等方志。這就是當時震動嶺南的“金堡文字獄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