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輕 編輯:努爾哈哈赤
7月10日,廣播劇平臺貓耳FM首屆內容生態大會“未來聲緣”在上海圓滿落幕。本次盛會匯聚了平臺核心管理層、頂尖配音演員、知名作家、公會領袖及行業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聲音內容產業的最新趨勢與未來藍圖。
2025貓耳FM內容生態大會“未來聲緣”
會上,bilibili貓耳事業部總經理波吉(徐博)分享了平臺關鍵發展數據:平臺用戶增速顯著,日活用戶同比上漲35%,月活用戶增長近30%,5萬用戶上半年全勤收聽,平臺聲音內容作品總量超100萬份。尤為亮眼的是,廣播劇業務持續領跑,上半年新增5部破億劇,平臺破億廣播劇總數達22部持續鞏固其在該領域的頭部地位。
徐博在開篇演講中深刻闡述了貓耳FM的愿景:“聲音不僅是耳邊的陪伴,更是一座連接心與心的橋梁……貓耳FM的愿景,是構筑一個真正屬于Z世代的聲音內容宇宙。”他進一步強調,“聲音的價值不僅被聽見,更應被看見、被認可、被放大”,這不僅是平臺的核心理念,也為整個大會奠定了基調。
bilibili貓耳事業部總經理波吉(徐博)
作為貓耳FM長期合作方,知行天地工作室創始人路知行在隨后的個人發言中,特別提及自身與平臺的信任鏈:“每次廣播劇FT活動,聽眾總會問我‘為什么選擇這部劇?’我的答案始終是:源于對貓耳FM平臺的深度信任。從2020年首部原創廣播劇的上線到《春雨秋云》獲省級獎項,專業平臺的扶持讓創作者敢于探索內容邊界。”
據悉,本次大會圍繞聲音產業的深度發展,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廣播劇的創作突圍、破圈與生態共建,音頻直播的機遇、挑戰與生態破局,以及聲音文化的價值挖掘與貓耳的賦能之道。通過主旨演講與多場圓桌討論,大會揭示了貓耳FM在內容生態構建、技術賦能創新及商業價值拓展上的系統性思考與實踐路徑,為與會者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聲音內容產業發展藍圖。
廣播劇:構筑多元聲音宇宙的核心基石
如今,貓耳FM廣播劇業務正經歷從單一爆款驅動,到系統性生態構建的關鍵躍升。平臺目前已有22部廣播劇累計播放量突破1億次大關,其中,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5部新作躋身“億級俱樂部”,持續領跑音頻內容細分賽道。
支撐這一成績的,是貓耳FM在內容根基、體系化建設與長線運營上的深度投入。
平臺堅持“內容為本”原則,夯實內容根基。例如,貓耳持續強化貫穿劇本、導演、音效到配音的全流程自制團隊,其核心標準始終圍繞藝術表達的精湛度,以及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展開;通過工業化管線提效,2025年啟動120部廣播劇制作,上線75部新劇,保障品質的同時提升產能。
另一方面,著力于聲音產業人才梯隊培養,通過年度配音賽事及常態化項目實踐,為行業持續輸送新鮮血液,同時深化與成熟聲優的長期合作,成功助推“路知行”、“倒霉死勒”等一批實力聲優從幕后走向臺前;更值得注意的是,平臺通過優化算法與運營機制,推出了“廣播劇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策略,確保優質內容不受上線時間限制,持續獲得精準曝光。
貓耳FM生態運營負責人田提莫在「廣播劇的創作突圍、破圈與生態共建」圓桌討論中提到,貓耳已改變過往僅聚焦首播到完結期的運營,迭代為長生命周期的運營模式。通過用戶行為偏好結合精準算法提升分發效率,內容深度解析聯動創作者傳播,流量投放持續觸達轉化IP粉絲,為優質劇集持續導入新聽眾,這一策略升級的成效顯著。
在內容形態創新與傳播邊界拓展上,貓耳近期動作頻頻。其聯合歌手胡夏打造的有聲劇專屬主題曲《捕云》,代表了平臺在融合創新上的探索。
在內容層面,該項目將廣播劇敘事與流行音樂元素有機融合,通過定制化主題曲深化了用戶的沉浸式體驗;在發行層面,依托明星效應與跨平臺資源聯動,該劇成功突破圈層壁壘,上線即引爆社交媒體話題,并創下貓耳有聲劇單日播放量新高。總之,該案例驗證了“內容形態創新×精準破圈發行”雙輪驅動模式的有效性。
胡夏獻唱有聲劇專屬主題曲
圍繞廣播劇創作與傳播的核心命題,大會圓桌環節還深入探討了“工業化生產流程與藝術獨特性如何兼容”、“冷門題材突圍路徑”等關鍵議題。
田提莫分享了貓耳FM平臺運營的核心思路:針對有破圈潛力的作品,貓耳采取“內容預埋+節點沖刺”策略——前期深度拆解劇集,挖掘營銷關鍵詞與情緒點,結合算法標簽精準分類、前置預埋營銷種子;后期基于用戶畫像與社群信息反饋鎖定高共鳴話題,聯動創作者與核心粉絲進行圈層的快速擴散。
「廣播劇的創作突圍、破圈與生態共建」圓桌會議現場
推動行業生態繁榮,離不開開放協作與機制創新。貓耳FM今年重點優化了外部制作團隊合作體系。例如,新推出的“階梯分成計劃”,依據作品口碑與用戶黏性等核心指標,階梯式提升合作方的分成比例,已助力10余部劇收入增長超20%。
又如,針對中小團隊普遍面臨的資源短板,平臺推出“IP雙選計劃”:開放數百個IP池資源庫供合作方遴選;免費共享平臺數萬首正版音樂素材庫;提供錄音棚、畫師等專業資源支持;并搭建透明化合作平臺,提升制作方自主權。目前,該計劃首期重點項目已進入制作階段,二期已吸引更廣泛的合作方參與。
在聚焦行業可持續性時,廣播劇圓桌嘉賓們進一步就“創作合規框架下的藝術表達空間”、“數字化時代的版權保護技術實踐”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貓耳FM制作中心負責人洲洲表示,“好故事的核心是真善美,藝術改編空間始終存在”; 配音演員、三糙文化聯合創始人浮夢若薇肯定了平臺站位,“貓耳為制作方提供了發揮藝術才能的空間,健康價值觀則是創作基石”;配音演員、導演姜廣濤強調,“配音是提供情緒價值的服務行業,在規則下專注本位,才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貓耳FM在版權保護上的具體行動方面,徐博在開篇演講中提到,貓耳FM正在有針對性地對盜版問題進行法律維權,同時在技術上通過音頻指紋等方式從源頭攔截盜版劇,未來還將開發音頻水印遏制侵權傳播。田提莫則在圓桌討論中進行了更詳細的補充:平臺為自有出品劇集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并指導外部合作方進行權益登記;同時建立多渠道監控取證與維權機制,包括向主流平臺投訴發函、應用市場下架申請乃至法律訴訟,全力保障創作者權益。
直播生態:聲音即場景的實時共振
貓耳FM的聲音直播業務正經歷從基礎陪伴功能,向深度互動與情感連接的“場景化”體驗升級。這一轉型由三大引擎驅動:持續創新的實時互動模式、系統性構建的主播成長生態,以及對“陪伴經濟”這一新興價值的深度開發。
在重塑用戶互動維度上,平臺著力推動直播場景和體驗的升級。例如,安排熱門劇集主役聲優進入直播間,實現角色魅力向真實互動的自然延伸,顯著增強了用戶黏性與內容熱度。與此同時,貓耳構建了多維互動產品體系:粉絲團結構深化社群歸屬,多人團播支持用戶主導內容并強化沉浸氛圍,分層服務體系則精準匹配高價值用戶需求。
創新玩法的涌現成為亮點,如融合策略互動的“月夜狼人”與模擬真實酒吧流程的“調酒師”,進一步豐富了體驗層次。在「音頻直播的機遇、挑戰與生態破局」圓桌主題中,貓耳FM直播負責人洛一闡釋了設計內核:“創新源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分層洞察——降低新人門檻,深化老用戶連接,并將線下潮流玩法線上化,旨在持續提供月度新鮮期待。”
更值得注意的是,平臺于6月上線的多人直播間聯動及實時互動功能(彈幕打通+在線列表顯示),已催生單日營收表現亮眼的優質團播新場景。洛一強調,“這能夠放大主播聯動的‘多廚狂喜’效應,通過點唱、Pia戲等精品內容,覆蓋更廣受眾,并嚴格把控質量維護生態平衡。”
支撐這一體驗升級的關鍵在于構建健康可持續的主播生態。貓耳FM建立了覆蓋新主播冷啟、高潛主播躍升、頭部主播平臺資源賦能的全周期主播成長路徑,并通過優化資源與政策協同,深化與公會的伙伴效能。
這類舉措的成效已獲得驗證,在圓桌討論中,TOP公會長姜有才反饋,平臺政策吸引力與流量扶持顯著優化后,其公會招募創新高,且已拓展團播新方向;聲演公會長遙遠也提到,平臺對成熟主播資源傾斜力度加大,成功召回了高流水主播;新星公會長西瓜則分享,重內容質量的機制激勵了公會的孵化投入。這些案例,共同指向平臺與公會效能共振的強化。
隨著用戶對“深度互動與情感連接”需求的持續升級,“陪伴經濟”正展現出巨大潛力,成為定義聲音價值的新疆界。洛一在圓桌討論時,明確重申貓耳FM的核心定位:“我們是一個追求精品內容與長期生態健康的‘內容生態社區’,優先于短期流量變現。”為此,平臺做出關鍵承諾:“將在用戶規模擴容的基礎上保持社區氛圍和濃度,并依托廣播劇勢能與b站聲音全鏈條優勢,為頭部主播開辟跨界發展及垂直深耕的進階通道,投入頂級資源支持其長線成長。”
洛一勾畫了產業藍海:女性精神需求遠未飽和(如圈層社交、觀點表達、偶像應援等);聲音內容可向泛娛樂領域滲透(如音樂、虛擬、播客、游戲等),每一次邊界拓寬即開啟新增長空間。這一定位,為直播業務深挖“陪伴經濟”價值錨定了清晰方向。
「音頻直播的機遇、挑戰與生態破局」圓桌會議現場
產業生態:聲音文化的價值與共創
貓耳FM正引領聲音內容的價值實現從單一聽覺消費向IP孵化、場景延伸與商業聯動的生態體系躍遷,推動聲音從“背景音”升級為“不可替代的情感載體與文化符號”。
這一進程的核心在于系統性的聲優IP孵化實踐與跨界生態構建。
平臺啟動的聲優IP孵化計劃已初見成效。典型案例是由知名聲優“倒霉死勒”主理的《梅有煩惱事務所》,該項目以治愈風格精準定位,通過定制化內容與深度情緒共鳴,成功吸引大量年輕女性用戶,正逐步成長為平臺內標志性的治愈系聲音品牌,為聲優提供了從內容創作到粉絲運營、商業變現的閉環路徑。
在「聲音文化的價值挖掘與貓耳的賦能之道」圓桌主題中,貓耳FM項目孵化負責人秦楚玥進一步展示平臺布局:“未來將重點探索中文廣播劇出海,推動文化輸出;同時深化聲優個人IP孵化,投入資源打造線上線下聯動場景。”
聲音價值的延伸正突破線上場景,向線下沉浸空間與跨界合作拓展。貓耳FM將于年內在重慶落地1300㎡的全國首家“廣播劇主題店”,打造可聽、可玩、可消費的沉浸式聲場。在商業維度,平臺積極探索IP聯名、衍生品開發、角色代言、限定劇情定制等模式,將劇集的情感共鳴力轉化為品牌連接新世代女性的有效工具。據悉,貓耳FM已布局獨立團隊打造近千個SKU,涵蓋虛擬道具、軟周邊及高價值藏品。
貓耳FM商務合作負責人Visen在圓桌討論中闡述了商業化破局方向:“在保障內容品質前提下,拓展常規授權合作(如快消、美妝)與創新場景(如聲音膠囊、聲音明信片、聲音電話亭),讓好內容在線下被看見。”
面向未來,貓耳FM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共創的聲音文化生態網絡。正如bilibili貓耳事業部總經理徐博所說:“我們將持續攜手創作者、品牌與平臺伙伴,共建一個可持續、可參與、可共創的聲音潮流文化生態。”為實現這一目標,平臺明確路徑:持續孵化具備跨界能力的創作者,深化公會、品牌等伙伴的生態協同機制,并探索聲音與多元文化形態的深度融合。
貓耳FM版權、市場負責人夏彌強調了生態協同價值:“依托全鏈路資源——上游IP儲備、中游制作賦能(如專業歌手合作)、下游衍生開發(如貓耳商城、票務漫展聯動)——實現聲音IP價值的最大化落地。”在探討商業化創新反哺生態時,Visen補充:“核心是為合作方降低創作成本,并通過政策合作拓展變現路徑。”
在展望行業未來的圓桌討論中,凝聚了多重共識:作家水千丞建議“加大編劇與線下活動的投入,契合年輕人情感消費與社交需求”;配音演員馬正陽強調“應當創作高質量與創新型的聲音內容,滿足用戶的審美升級”。夏彌指出“堅守內容品質是根基,以及對用戶的尊重”;秦楚玥則承諾“將重點投入行業人才建設(編劇、后期、聲優孵化),如通過配音大賽原創賽道扶持新人”。
與會者一致認同:平臺需肩負引領標準、維護環境、拓展邊界的責任,攜手伙伴推動產業走向健康、多元、可持續的未來。
結語:
這場以“未來聲緣”為名的盛會,不僅是對貓耳FM過去成績的集中檢閱,更是對聲音產業未來發展路徑的清晰勾勒。貓耳FM以其對聲音內容價值的深刻理解與持續投入,通過系統性建設內容根基、創新互動體驗、賦能創作者成長,以及積極探索聲音與線下場景及商業品牌的融合,正在將“聲音宇宙”的構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尤為值得肯定的是,貓耳FM始終堅持其“內容生態社區”的核心定位,將精品內容與長期生態健康置于首位。憑借對Z世代用戶精神需求的敏銳洞察,以及對聲音邊界的前瞻性拓展,貓耳FM為整個產業開辟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無論是廣播劇的億級長尾效應、直播場景的沉浸式互動革命,還是聲優IP的孵化破圈與線下聲場的構建,都彰顯了聲音作為“情感載體”與“文化紐帶”的無限潛能。
“未來聲緣”大會的成功舉辦,還標志著貓耳FM與所有聲音生態參與者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平臺展現出的開放協作姿態、對創新邊界的持續探索,以及對行業責任的擔當,為其描繪的“聲音宇宙”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這個可參與、可共創的聲音生態中,連接人心的聲波將持續共振,激蕩出更豐富、更深遠的文化價值與產業動能。聲音的未來,充滿令人振奮的可能。
最后,雷報希望用徐博的結語,點明貓耳FM第一屆生態內容大會精神:“無論你是內容創作者、行業伙伴,還是平臺建設者,你都是這個聲音宇宙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