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業余時間‘私下幫忙’、‘動動筆桿子’是小事,心存僥幸,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公務員李某在受處分后懊悔地說道。2016年至2022年,他利用職務便利為施工方制作工程結算資料并收取費用,最終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資金也被收繳。
這名公務員的經歷印證了一個道理:手握公權,專心公務就好,別老想著“接私活”賺外快。
在全面從嚴治被紀委鎖定清查黨的大背景下,紀律規矩的籬笆越扎越緊。但仍有少數干部心存僥幸,給違規行為披上“私事”外衣,在公與私的模糊地帶游走。
以下五類行為被紀委鎖定清查,公職人員千萬不可以身試法。
一、違規從事營利活動,拿公權當“印鈔機”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三條明確規定:違反規定從事營利活動,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現實中,有的干部通過“有償咨詢”、“項目指導”等方式變相收取好處,實質是利用職務影響力搞利益輸送。違規營利活動形式多樣:
在分管領域打著“技術支援”的幌子承攬業務,或者以親屬名義注冊公司,自己幕后操控,或者象征性參股企業,實際享受分紅。
這些行為表面披著市場行為外衣,本質都是權力變現。新修訂《條例》第九十八條特別新增了對以講課費、咨詢費等名義變相送禮的處分條款,徹底堵住了“擦邊球”的空間。
二、公車私用,把公務車變“私家車”
公車姓公不是私產,但一些干部總想打“擦邊球”:下班繞道接送親屬;周末開公車辦私事;長期占用公車變“專車”。
有的規定嚴格的地方,領導干部操辦婚慶事宜動用公車的,一律收繳車輛。如今《條例》更將公車私用定性為違反廉潔紀律,哪怕一次順路捎帶,也可能付出代價。
三、借婚喪喜慶斂財,把人情變“生意”
某些干部把婚喪嫁娶當成斂財良機,甚至動用公共資源操辦。哈爾濱市紀委曾專門發文,要求領導干部操辦婚慶事宜必須提前15天填報報告表,并強調對借機斂財、動用公車、分批宴請超標者從重處分。
婚宴本是人情往來,但需注意遠離以下幾條紅線:邀請管理服務對象,變相收受禮金;分批次、多地點操辦規避監督;暗示下屬或企業“贊助”車輛、場地。這類行為看著好像“人之常情”,但實質就是為利益輸送通道,嚴重敗壞黨風政風。
四、麻將桌上的權錢交易,“小賭”背后藏“大腐”
2025年6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公職人員私人生活行為的若干規定》為干部娛樂劃出三條紅線:嚴禁與有利益關系人員打麻將;禁止占用工作時間娛樂;不得與服務對象過密交往。
“麻將可以打,但紅線絕對不能碰”,一位基層干部的話點醒了很多人。牌桌上的親密極易演變為工作上的偏袒。
五、利用領導名義謀私,“打牌子”者必挨板子
“打領導旗號辦事的,一律不信不見不理不辦!”湖南、江西等多地明文要求抵制此類行為。
湖南2019年出臺規定嚴查利用領導名義“打牌子”辦事行為,明確要求對這類行為“不信、不見、不理、不辦”并立即報告。南昌市更提出“五個決不允許”,包括決不允許打著領導旗號插手工程建設、干預司法活動、染指組織人事等。
紀律不是“緊箍咒”,而是“護身符”。身為公職人員,當你在公與私的邊界猶豫時,請記住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一分一厘都不能私用。
紀律的底線是帶電的高壓線,一次僥幸可能毀掉一生。
組織的嚴管不是苛責,是對干部最深的愛護。
公權姓公,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與其在處分后懊悔“早知今日”,不如從一開始就守住公私分明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