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5G建設正進入關鍵階段,但據西班牙《擴張報》報道,羅馬尼亞最大電信運營商Digi集團旗下西班牙子公司近期宣布,在其即將啟動的5G網絡建設中排除華為等中國供應商,轉而選擇其他設備商。
Digi西班牙解釋稱,“這一決定是基于與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的基礎設施共享協議,旨在確保技術兼容性和運維效率”。
這些聽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質上是被短期商業框架捆住了手腳。5G 網絡建設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關乎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工程,僅憑與西班牙電信的租賃協議就鎖定設備供應商,無異于為了暫時省點 “裝修費”,就把房子的骨架搭死在過時的設計上。
首先,華為的5G技術早已實現全球標準化,與愛立信、諾基亞等設備商的互操作性并不存在問題。
事實上,全球多個運營商在混合組網(即同時采用不同供應商的設備)中均未遇到重大技術障礙。
其次,Digi在羅馬尼亞本土市場仍繼續使用華為設備,若真存在“技術不兼容”問題,為何在本國市場不受影響?
顯然,所謂的“商業理由”更像是一個托詞,而非真正的決策動因。
近年來,歐盟內部分歧嚴重,錯誤地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限制,部分國家甚至以“國家安全”為由直接禁用華為5G設備。盡管歐盟并未出臺統一禁令,但美國施加的壓力已讓許多歐洲運營商在供應商選擇上變得“謹慎”。
所以Digi西班牙的決定,基本就是為了規避潛在的政治風險,而非基于真正的技術或商業評估。
諷刺的是,這種“自我設限”正在損害歐洲自身的5G發展。華為的5G設備不僅在性能上領先,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據行業測算,排除華為可能導致歐洲5G建設成本增加15%-30%,而這些額外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歐洲消費者。
更關鍵的是,歐洲本土供應商(如諾基亞、愛立信)目前無法完全填補華為留下的技術空白,尤其是在5.5G和未來6G研發上,歐洲已明顯落后于中國。
如果在羅馬尼亞和西班牙都堅持這種 “排除華為” 的策略,本質上是主動放棄了與全球領先 5G 技術接軌的機會。
通信行業的技術壁壘只會越筑越高,現在為了短期協議限制拒絕合作,未來想再接入華為的技術生態,可能要付出數倍的成本。
歐洲其他國家的主流運營商之所以持續選擇華為,正是看清了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