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后通牒120天,加拿大勒令中企關門走人,中方迅速行動反擊!
加拿大發布一紙禁令,企業淪為犧牲品?
近日,加拿大突然發出通牒,以“安全風險”為借口,勒令安防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海康威視(Hikvision)在120天內關閉其在加拿大的業務、停止運營,并禁止加拿大相關機構采購該企業的產品。然而,仔細研讀加拿大方面的聲明,卻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海康威視“危害安全”的實質證據,聲明中僅有模糊不清的指控與泛泛而論的言辭。
面對這一情況,中方迅速以實際行動回應,給加拿大上了生動的一課。
01 濫用“安全審查”?偽裝被戳破
海康威視,盡管其知名度或許不及華為那般廣為人知,卻是全球安防市場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該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八年位居全球首位,全球每三臺監控設備中,便有一臺產自海康威視,其產品覆蓋了超過150個國家。從攝像頭、熱成像儀到智慧城市系統,在諸如港珠澳大橋、紐約港貨運系統等大型工程項目背后,均有海康威視的技術作為支撐。
然而,因其“智能制造”的企業屬性,海康威視成為了某些勢力眼中急于驅離的目標。事實上,這種無端指責、強行驅逐的行徑,早已成為西方慣用的“標準操作流程”。早在2019年,美國便將海康威視列入實體清單,對其實施技術封鎖;后來美國更是通過所謂的《國防授權法案》,系統性地拆除已采購的所有海康威視設備。英國、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也亦步亦趨,將海康威視排除在本國基礎設施項目之外。
與之情況相似的還有我國企業大疆。大疆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占據高達80%的份額。今年1月,加拿大以“數據風險”為理由,在多個領域禁止使用大疆的產品。然而,加拿大在相關報告中卻承認大疆設備“性能出色”。顯然,這些中國企業并非因違反規定而被“驅逐”,實則是因其卓越的實力而受到某些勢力的針對。
02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中方態度強硬
面對加拿大的突然挑釁,海康威視與我國的回應堅定且迅速。在48小時內,海康威視的法律團隊便向加拿大聯邦法院提起正式訴訟,請求對加拿大所下命令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時同步申請臨時禁令,要求暫緩執行該命令。國內相關方面也立即作出反應,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與商務部幾乎同時發聲,嚴正抗議加拿大這一“動機不純、濫用安全概念、歧視中國企業的錯誤行徑”,并明確表示“若加方不撤回相關決定,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
近日,加拿大法院作出支持暫緩執行關停命令的裁決,海康威視公司業務隨即恢復運營。這種強硬表態的底氣,源自于堅實的實力基礎。
海康威視如今在全球安防市場穩居首位,依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潛心研發以及雄厚的資金投入(每年投入超過110億)。目前,該企業已掌握五千多項相關設備專利,其自主研發的“觀瀾”人工智能平臺,識別精度遠超競爭對手。事實證明,歐美國家對其實施的封鎖策略已然失效。
無論是像海康威視、大疆這類在行業中掌握絕對主導權的企業,還是新興科技領域的相關企業,均擁有不可替代的先進技術與高性價比優勢。反觀曾經在科技領域領先的西方國家,若繼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必將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逐漸落后。
03 反噬預警,加拿大民眾買單?
就在加拿大勒令海康威視撤出其市場之際,加拿大本國相關部門負責人紛紛表達反對意見。據加拿大方面測算的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進行設備更換的成本極為高昂,僅安大略省交通監控系統(該系統30%依賴海康威視設備)的更換,就需投入4.2億加元。然而,歐美產品在供給能力和成本方面,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溫尼伯市政廳此前采購的歐洲攝像頭,在安裝首周便被黑客攻破。蒙特利爾交通部門也發布警告稱,若強行拆除現有海康威視設備,地鐵識別系統的錯誤率可能會激增40%,在高峰期,地鐵延誤時間日均可能超過2小時。此外,海康威視在加拿大直接雇傭的員工以及與之合作企業的技術工人總數超過2000名,業務關停、產業鏈斷裂將直接對當地就業造成沖擊。
最后通牒120天,加拿大勒令中企關門走人,中方迅速行動反擊!在此情形下,加拿大或許更應明確自身定位,否則一旦迷失發展路徑,后果只能由本國民眾承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