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前,尼日爾公開搶奪中國財產,驅趕中國公民,現狀如何?
三名中石油高管,限時48小時離境。
尼日爾軍政府當時的盤算,大概是石油項目已經投產,沒了中國的管理者,尼日爾工人也能拿下來吧?自己操作,錢都進自己口袋……想法挺好。
但現代化油田和管道,不是扳個開關那么簡單。
才一個月,全國就陷入了持續的大停電,首都尼亞美甚至出現過72小時的電力中斷。國際能源署的衛星監測到,到5月初,大概15%的油井癱瘓,石油日產量直接掉了70%。
連鎖反應。黑市柴油價格漲了三倍。加油站前面排起了三公里長的隊伍,醫院呢?手術被迫取消。工廠大面積停工。
這地方,尼日爾,西非內陸國。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五分之三是沙漠。
天空總是一層黃霧。那不是霧,是沙子。風一刮,就是沙塵暴,呼吸都難受。放眼看去,除了沙丘還是沙丘。街道是土路,車開過去,一片塵土飛揚。
水,就是奢侈品,很多人可能一年才洗一次澡。
“他們也請了德國和美國的專家到現場,那些人到了控制面板前,也是束手無策。他們發現,幾乎所有核心設備都嵌入了某種特定的技術邏輯,檢測到未授權操作,權限密碼就自動重置,本地數據庫還會啟動銷毀程序?!?/strong>
尼日爾的這個操作,玩砸了。
尼日爾-貝寧輸油管道,它的智能控制系統只有中企的工程師會維護。現在,這個系統也停了。每天在貝寧港產生的滯港費,九百萬美元。
外國資本一看這情況,也坐不住了。印度礦業公司撤資、法國的光伏項目擱置、美國的鐵礦投資也撤離…上百億的外資項目,停滯。
尼日爾歷史上就沒形成過統一的王朝,不是割據就是被殖民。7-16世紀,西北部是桑海帝國的地盤。8-18世紀,東部又屬于博爾努帝國。1904年成了法屬西非領地,192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
1960年8月3日才獨立。獨立后也不太平。1974年軍事政變、1996年軍事政變、1999年又一次政變……2010年,又來一次。到了2023年7月,又是一場政變。
窮,可能就容易生變吧。
當初,西方石油公司因為尼日爾的自然條件太差,都撤了。2003年,中國的勘探隊進駐撒哈拉沙漠腹地,搞出了阿加德姆油田、鋪了462公里長的輸油管道、還建了年煉油能力100萬噸的津德爾煉油廠。
到2024年二期項目完工,中石油在尼日爾投進去的錢,有46億美元。這些項目,貢獻了尼日爾全國10%的GDP和八分之一的稅收。
這個國家,本來是石油進口國。靠著中國的技術,實現了能源自給,還能出口。石油產業貢獻了全國70%的外匯收入。
尼日爾首都叫尼亞美。這里沒有摩天大樓,也沒有平坦的柏油路。都是些低矮的泥磚房,沿街的店鋪破舊,老板坐在門口等顧客。路上跑的汽車摩托,也都很舊。
夜里,尼亞美的燈光,稀疏。大部分地區都是黑的。
一個普通尼日爾人,一個月收入能有一千塊錢,就是天文數字了。
日子不好過。柴油價格從每升0。6美元,漲到2。4美元,黑市能賣到12美元。卡車司機罷工,首都超市的面包都運不進來。公務員三個月沒發工資,尼亞美街頭天天有人抗議。
政府沒辦法,挪用了本來要還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錢,結果被列入了債務違約黑名單,國際信貸額度清零。
更直接的是,中企一走,石油產業上下游3萬多個崗位,瞬間蒸發。那些給油田送水送飯的小商販,也跟著沒活干。
這時候,軍政府才明白,自己那點“小聰明”在龐大的石油產業鏈面前,啥也不是。只能偷偷派人去尼日利亞借油,結果被鄰國宰了一筆——每桶原油溢價30%,還得用黃金結算!
軍政府外長桑加雷,主動去了趟長沙,找中國談。一口一個尼日爾和中國是鐵哥們。
其實中企在尼日爾22年,不只建油田修管道。還打了8000多口井,解決當地人喝水問題。在恐怖襲擊后給災民送糧食送藥,連總統府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都是中企捐的。
“想要中國恢復尼日爾電廠和油田的運營?可以。據說中方提了三個條件:還錢,賠償損失,以后項目必須接受中國政府的監督。一個都不能少!”
尼日爾河是這個國家的救命稻草。全長4200公里,非洲第三大河。雖然在尼日爾境內只有550公里,但這是唯一的河流。生活在河邊的人,靠著它捕魚、灌溉、洗衣。沒有這條河,尼日爾這個國家可能都不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