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扔垃圾再也不用捂鼻子了!”大熱天里,望著窗下嶄新的智能垃圾廂房,開魯四村23號樓的方阿姨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原來,這里的垃圾廂房曾經是周邊三幢居民樓居民都頭疼的環境問題,但在網格治理的精準施策下,“老大難”變成了社區新亮點,智能垃圾廂房為開魯四村帶來了更加宜居的社區環境。
記者了解到,開魯四村于2019年完成美麗家園改造,當時,小區西南側的主垃圾廂房就進行了標準化升級。然而,由于時有車輛占道,導致垃圾清運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每逢極端天氣,垃圾房就會出現垃圾滯留、污水橫流現象,成為困擾居民們的頑疾。
為切實提升居民幸福感,殷行街道將精品小區建設列為重點民生工程,垃圾廂房新一輪改造計劃于今年年初正式啟動。起初,改造遭到了一些居民的質疑,部分居民通過12345熱線反映噪聲、廢氣等問題,更有居民對改造方案不理解,導致工程推進陷入僵局。開魯四村機關聯絡員錢駿落實網格工作“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的工作要求,以“未訴先辦”為原則,充分發揮網格治理優勢,聯動城建、環衛、城管和管理辦等部門開展“現場會診”。多方力量介入協調,力求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網格,全力推動垃圾廂房改造工作。
在街道黨建引領“多格合一”治理機制推動下,各部門通力協作、精準施策,城建中心多次優化改造方案,書記成新國實地查看情況,確保垃圾廂房設計科學、使用合理;海英保潔分公司書記、經理顧琛現場勘察,調整清運路線方案,避開居民活動高峰,減少異味與噪音影響;第一綜合網格工作站長曹凱和城管隊員多次上門,耐心與沿街商戶溝通,疏通清運路線;管理辦負責人徐濤勇牽頭協調通道欄桿的動態管控,精準保障車輛通行;凱晨物業小區經理孫迎春及時安排維修工鋪設下水管道;居委在垃圾清運時段組織志愿者設置安全護欄,引導居民安全通行。通過部門間的高效協同,既化解了施工矛盾,又滿足了各方需求,充分彰顯了網格治理多方聯動、快速破局的效能優勢。
歷經兩個月的優化協調,一座配備智能除臭系統與定時消殺功能的垃圾廂房順利落成,改造后的清運路線經科學規劃,全程作業安靜有序。22號樓的李阿婆稱贊道:“現在丟垃圾沒了臭味和噪音,還能智能消毒,用起來很安心!”曾經的質疑與擔憂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居民對網格治理工作的由衷認可,還自發為忙碌的保潔、環衛人員送上鹽汽水,這份雙向的理解與關懷,讓社區洋溢著濃濃的溫情。
原標題:《從“老大難”到新亮點,網格治理讓智能垃圾廂房成開魯社區一景》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