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圈最近又開始熱鬧了,美國總統突然給東南亞國家發了一封重要的信件,這不僅讓當地的經濟開始有點亂,還讓中菲關系進入微妙的博弈中,局面開始變得有趣起來了。
這封被菲律賓總統“已讀未回”的外交文件里,究竟藏著怎樣的利益算計?在中美雙重壓力之下,菲律賓又將如何破局?
菲律賓面臨關稅重錘,特朗普突然開始發力了
7月9日那天懂王在社交媒體上給菲律賓等8個國家發了正式信函,說從8月1日起開始就要對菲律賓賣到美國的貨收20%的稅,這個稅率比4月說的17%又多了三個點,這么高的稅率就像一個屏障,直接限制了菲律賓的電子產品和農產品出口。
這一舉措是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一種延續,美國有個2025年4月生效的貿易新規,在其中美國要求對所有貿易伙伴收至少百分之十的關稅,而且會看著各國“交易公平性”隨時動態調整稅率。
菲律賓老是接受美國的軍事幫助,拿人手短,所以美國覺得它應該“多出點力” 視為“需承擔更多經濟義務”的盟友這次多收稅,被解讀是特朗普政府在提醒馬尼拉在南海問題上“還不夠聽話”的警告。
數據表明菲國銷往美國的貨品占據它貿易總數的18%,當中像半導體元件、香蕉之類在美利堅那邊賣得特別好,甚至超過了15%,倘若關稅政策全面實施增加到20%,菲律賓每年出口損失可能少賺32億美元,差不多是它GDP的0.7%。
更讓人頭疼的是川普在信里暗示說,如果菲律賓老是“不把美國的感受當回事”,搞不好還會將稅提到30%。
中方同步行動,制裁背后的戰略考量
幾乎與美國動作同步,中國在7月1日宣布要制裁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不讓他來中國大陸和港澳玩,禁止入境。
這一舉措直接劍指托倫蒂諾推動的反華法案,2024年11月他帶頭搞的“海洋區域法”想把中國的黃巖島和南沙群島的一些地方變成菲律賓的管轄區域,公然挑戰我們的尊嚴。
托倫蒂諾那些事中國老早就強烈不滿憋了一肚子氣,這家伙算是菲律賓里頭對中國最橫的一個,不光老在外面瞎叫囂南海的事,還呼吁加強海岸警衛隊多找中國漁民的茬兒。
這回制裁他既是讓他自己長點記性,也是明明白白告訴大家:誰要是敢動中國的地方,損害國家利益,都得付出代價。
有趣的是中國制裁和美國加稅截然不同,前者像是給特定的人撓癢癢,后者卻想捏住國家的經濟喉嚨,這種“點穴”和“大面積轟炸”的怪異組合拳,顯示了中菲這場游戲的復雜之處。
正如中國在菲律賓的大使館強調的,我們的制裁純屬法律權限,為旨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馬科斯的沉默困境“已讀不回”
面對中美兩邊勁兒雙重壓力,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覺得有點兒頭暈,感覺自己的外交生涯前途一片黑暗,截至目前,其辦公室對特朗普信函始終保持“已讀未回”狀態,既未接受也未反駁美方要求,這種沉默的背后說明馬尼拉在想到底該咋站隊,在戰略上的艱難權衡。
死守美國菲律賓經濟會遭受重創,農業,電子等產業或因關稅丟掉美國市場,美國承諾的軍事援助也沒真正增加,更逗的是之前特朗普政府才砍了給菲律賓的防務錢,現在加稅簡直是“火上澆油”。
但若和中國合作,菲律賓國內的親美勢力可能會跳腳,小馬科斯上任后南海問題已經讓國內一些人不太高興了,現在要是對中國笑臉相迎說不定會被扣上“賣友求榮”的帽子。
更重要的是美國可能會耍些小手段,比如搞點輿論戰給馬尼拉使絆子讓它的外交空間越來越小。
這種兩難的境地在菲律賓的商界上特別明顯,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子行業協會喊著,快和美國談談呀,農業團體的卻說,先保住賣給中國的貨優先保障對華出口,大家想法不一樣讓總統做決定更難了,現在的馬科斯被國內的兩方勢力架在火上烤異常難受。
小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大國間的游戲有何玄機,菲律賓的處境折射出全球化時代小國的生存困境,全球化讓小國更難,選哪邊站隊都難免受傷,特朗普又揮舞著關稅大棒,好像在說“美國優先”的威脅,中國出手反擊制裁,表明寸土不讓的決心。
對馬科斯來說也許打破僵局的真辦法可能是別老想著戰隊選邊,正如中國南海研究院的專家說的那樣,中菲友誼和合作是主流趨勢,先擱置放放爭議,一起開發才是才是雙贏,而這件事正需要馬尼拉拿出長遠的眼光,別只看眼前的小好處。
這場外交鬧劇由稅收和懲罰引起,它最終又會如何地結束收場呢?馬科斯能在中美兩國間找到平衡支點玩好這場游戲嗎?咱們睜大眼睛好好瞧瞧后續的發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