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志》消息,美軍將舉行為期兩周的 “部隊重返太平洋” 演習,近 300 架戰機參與,預算超 5 億美元。
這場演習被視為美軍在印太地區展示軍力的重要行動。按美軍官方說法,這是其歷史上出動軍機數量最多的空軍演習之一。300 架戰機的規模相當于 3 個中型航空母艦戰斗群的艦載機總量,再加上數千名參演人員,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作戰體系。
戰機(資料圖)
演習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北約的 “部隊重返德國” 演習。當時,北約為應對蘇聯可能的進攻,定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展示其快速反應和集結能力。如今美軍的這場演習,在地域和潛在對手上都發生了變化,卻延續了那種大規模、高強度的特點。
“敏捷作戰應用” 是這次演習的核心概念。簡單說,就是讓戰機和相關人員能在更分散、更靈活的情況下作戰。不再依賴大型固定基地,而是利用小型機場、民用機場甚至高速公路等臨時起降點,提高在復雜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打擊效率。這種作戰理念的轉變,顯然是針對現代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反介入 / 區域拒止環境。
為支撐這樣一場大規模演習,五角大樓投入的資金不容小覷。5.326 億美元的專項預算,分攤到每架戰機上,相當于每架戰機獲得約 177 萬美元的支持。這些資金將用于燃料、彈藥、人員補助、基地租賃等多個方面。如此巨額的投入,顯示出美軍對這次演習的重視程度。
從演習的地域選擇來看,印太地區近年來成為全球戰略焦點。該地區擁有重要的海上通道,經濟發展迅速,大國利益交織。美軍在這一地區加強軍事存在,舉行大規模演習,其意圖不言而喻。是為了展示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也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挑戰。
戰機(資料圖)
“敏捷作戰應用” 概念的提出和演練,反映出美軍對未來戰爭形態的判斷。在潛在的高端戰爭中,大型軍事基地很可能成為首要打擊目標。分散部署、快速轉移成為提高生存能力的關鍵。這次演習將檢驗美軍在這方面的準備情況,包括指揮體系、后勤保障、情報支持等多個環節。
參演的近 300 架戰機涵蓋了美軍現役的多種型號,包括戰斗機、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等。這種多機型協同演練,能提高整體作戰效能。戰斗機負責奪取制空權,轟炸機實施遠程打擊,加油機保障續航能力,預警機提供情報支持,各機型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鏈條。
數千名參演人員來自不同的部隊和部門,包括飛行員、地勤人員、指揮人員、情報分析人員等。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熟悉環境,協同作戰,這對美軍的快速反應和協同能力是一次大考??鐟饏^部署更是增加了演習的復雜性,需要各戰區之間密切配合,協調資源。
這次演習的時間點也值得關注。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美軍通過這樣一場大規模演習,向地區國家傳遞出強烈的軍事信號。其不僅是對自身軍力的展示,也是對潛在對手的一種威懾。
戰機(資料圖)
對于中方而言,需要密切關注演習的進展和成果。這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美軍的作戰理念和能力,也能為我們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提供參考。在當前的國際安全環境下,保持警惕,加強自身國防建設,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必要舉措。
美軍這次大規模演習,無疑會對地區安全局勢產生影響。如何應對這種影響,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包括中方在內的地區各國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避免軍事對抗,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正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