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款170萬買的房,現在85萬沒人要!”
最近有網友爆料,自己客戶2021年咬牙全款買的房,五年過去非但沒漲,反而腰斬都賣不動。算上利息、物業費,這房子直接虧掉120萬——相當于每年白扔24萬,比很多人年薪都高!評論區炸了:“這哪是買房?是買了個碎鈔機!”“現在誰還敢接盤?怕不是要砸手里一輩子!”
五年血虧120萬,這房子到底有多“坑”?
先捋清楚這賬怎么算的。2021年房主全款170萬拿下這套房,當時想著“買房穩賺不賠”,結果五年過去,市場直接教做人。現在這房子掛牌價從95萬一路跌到85萬,推了大半年連個問價的都沒有——就算真有人80萬接盤,房主也得哭:
明面虧90萬(170萬-80萬);
利息虧幾十萬(170萬存銀行五年,按3%利率算也有25萬利息,更別說很多人是貸款買的,利息更高);
物業費白交(五年物業費少說兩三萬);
裝修打水漂(當年裝修花了十幾萬,現在拆了都沒人要)。
合計下來,這房子最少虧120萬!相當于房主五年白干,還倒貼錢——這哪是投資?是慈善!
房子為啥賣不動?三個真相扎心了
為啥這房子會跌成這樣?說白了,是三個致命問題撞一起了。
第一,地段太偏,沒人接盤。
網友透露,這房子在“城市邊緣區”,周邊沒學校、沒商場、沒地鐵,連菜市場都得走20分鐘。當年買房的人,要么是被銷售忽悠“未來規劃”,要么是貪便宜想抄底——結果底沒抄著,自己成了“接盤俠”。現在年輕人買房,第一看地段,第二看配套,這種“三無”房子,白送都沒人要。
第二,市場變了,買房邏輯徹底顛覆。
2021年那會兒,樓市還信奉“房價永遠漲”,現在呢?人口負增長、城鎮化放緩、保障房沖擊——房子早就從“稀缺品”變成“過剩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41平米,比很多發達國家都高。房子多了,買的人少了,價格不跌才怪。
第三,房主太貪,死扛價格不松口。
這房子從95萬降到85萬,推了大半年沒人要,說明市場根本不認這個價。但房主還在幻想“回本”,死活不肯再降——可問題是,現在買房的人比猴都精,誰愿意當“冤大頭”?就像網友說的:“85萬沒人要,降到70萬試試?說不定分分鐘被搶。”但房主敢降嗎?降了就真血本無歸了。
血虧背后,是無數家庭的“買房噩夢”
這房主的遭遇,絕不是個例。看看身邊:有人2018年花200萬買的新區房,現在掛牌120萬沒人問;有人2020年貸款300萬買的學區房,現在房價跌了,利息卻一分沒少,每月還貸比房租都高;更有人因為還不上房貸,房子被法拍,首付、裝修全打水漂……
為啥會這樣?因為過去二十年,我們被灌輸了一個觀念:“買房穩賺不賠”。可現實是,樓市早就過了“閉眼買”的時代。現在買房,得看地段、看人口、看政策、看經濟——稍有不慎,就可能像這房主一樣,把全家積蓄砸進去,最后換來一套賣不掉、租不出、住著還鬧心的“負資產”。
結尾:買房不是賭博,清醒點才能不踩坑
最后想對那些還在幻想“房價反彈”的人說:別被“買房暴富”的故事洗腦了,現在樓市早就變天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不是口號,是無數人用血淚換來的教訓。
也想對準備買房的人說:別急著下單,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房子我住得舒服嗎?未來好出手嗎?跌了30%我能接受嗎?如果答案都是“否”,那就趕緊撤——別等虧了120萬才后悔。
互動話題:你身邊有買房虧錢的人嗎?你覺得現在買房是“穩賺”還是“高危”?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