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中國的稀土,美國開始動起了“歪心思”。
7月9日,《路透社》消息稱,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大規模進口氧化銻,進口總量達3834噸,這一數量幾乎是前三年進口量總和的三倍。
然而,泰國和墨西哥既沒有銻礦資源儲備,也不具備完整的銻冶煉能力。
那么,這些“憑空出現”的銻氧化物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如果單說稀土有多重要,你可能理解不了。
但是如果告訴你,不管是導彈的精確制導還是雷達的靈敏探測,甚至是半導體芯片的運行都需要依靠稀土的獨特性能,你就明白為什么當那些歐美國家聽到我們要收緊稀土出口后,反應那么大了。
因此在得知我國對稀土元素實施出口管制以后,美國就開始到處找能夠替代中國給他們提供稀土供應的國家了。
但找來找去也沒找到合適的國家,畢竟純度99.999%和99.5%雖然只差那么一點,但純度差的就是沒辦法用到飛機、導彈上。
于是美國就想了一個辦法——借道第三國走私稀土。而墨西哥和泰國就是他們選中的第三國。
根據數據顯示,原本泰國和墨西哥在中國進口進口的稀土元素排名還進不了前十,可在2024年,卻突然沖到了前三。
更為蹊蹺的是,同時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的銻產品竟然高達3834噸。
要知道泰國和墨西哥本身既沒有豐富的銻礦資源,也缺乏完整的冶煉能力,那么這么多的銻氧化物從哪來的,顯然是并非本土產出。
而他們的走私思路也很簡單,先是通過泰國和墨西哥的貿易公司進口稀土。
然后等到了地方后,就將稀土偽裝成其他產品進行報關,再通過更換包裝,偽造原產地證明等手段,就堂而皇之地將中國稀土變成了 “泰國制造” 或 “墨西哥制造”。
面對對方的這種無恥行徑,我們當然不可能無動于衷,開始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先是中國多個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修訂了《礦產資源法》,將走私稀土的起刑點降至 20 噸,最高可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同時加強了出口管制,明確要求相關企業在出口時必須提供最終用戶信息以及稀土用途證明,以此從根源上阻斷非法出口的渠道。
同時中國研發的 AI 光譜檢測儀能夠精準識別混入普通貨物中的稀土,讓非法走私的稀土無所遁形。
此外,全球首個稀土區塊鏈溯源系統也投入使用,它為每一批稀土都打造了專屬的“身份標識”,實現了稀土從開采環節到出口環節的全流程可追溯,為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僅如此,AI 風險預警系統也能夠迅速捕捉并識別稀土交易中的異常情況,及時為執法部門提供線索。
還有就是中國對泰國、墨西哥等轉口國征收高額保證金,增加了其參與走私的成本;針對印尼等國家采取貿易反制措施,加征反傾銷稅,以回應其在稀土貿易中的不當行為。
此外,中國還積極推動在 RCEP 框架下簽署《戰略礦產轉口限制議定書》,旨在通過多邊機制擠壓稀土走私的灰色空間,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礦產貿易秩序。
那肯定有人要問,為什么美國自己不加工稀土呢?
其實美國也不是不想自己加工,但是每次只要有關部門一提起要加工稀土,就有環保人士出來維權,這就使得環保審批的速度極慢。
而且美國的《清潔水法》規定稀土提煉廠廢水重金屬含量不得超過0.05毫克/升,標準比中國嚴苛4倍。
可一些礦區配備的精煉廠根本達不到這一規定,這就讓他們不得不把這些不達標的礦石運到中國處理,這無疑是增加了成本。
還有就是美國的稀土加工能力十分薄弱,整個美國就只有兩家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分離廠,可他們的分離、萃取技術卻是遠遠比不上中國。
以至于90%的稀土精礦都需要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自己開采的成本太高,這也就讓美國不得不選擇從中國進口了。
而稀土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我們自然也不能毫無節制的進行開采,所以選擇收緊出口稀土的策略也是必須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