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內,中美在三個地點談完,一位貴賓將帶著特朗普的口信直飛北京。
中美之間維持著“斗而不破”的狀態,典型的表現在于,一邊在事關各自核心利益的領域展開競爭,一邊在可以合作的領域繼續合作。這種博弈形式,可能會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隨著中美貿易戰告一段落,兩國正在由激烈的斗爭狀態,轉向適當的合作狀態,因此雙方接觸和溝通的頻率會明顯增加。
先是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發布消息稱,7月9日,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華盛頓的美國商務部,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兩人就中美經貿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其次,在7月10日,中方高層和我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分別在北京會見了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中方高層在會見中重申了中美交往的三原則,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愿意在此基礎上,與美方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然后就是7月11日,王毅外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魯比奧舉行的首次會見。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加強包括外交渠道在內的各領域溝通對話,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各層級合作領域的共識。
72小時內,中美不同層級的官員,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地點完成會談。中美政府間如此密集的接觸,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并不多見,中美關系似乎正在快步走上緩和的正確道路上。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也很好理解。中美貿易戰讓特朗普徹底認清了中方的真實實力,既然無法在經貿上擊垮中國,軍事上也沒有對華開戰的底氣,科技戰暫時難分勝負,美方不如先改善對華關系,然后再從長計議。中方則原本就沒想著主動跟美方進行惡斗,美方決定暫時“緩口氣”,中方沒有意愿去窮追猛打。
三場談完之后,還有一位美國貴賓將乘專機直飛北京,他此行預計將帶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口信,得到中方高層的破格接見。
這位美國貴賓是非常熟悉的面孔——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的創始人兼CEO黃仁勛。黃仁勛在啟程訪華前,到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了會面,兩人談了什么,內容沒有公開,預計兩人就芯片出口管制事宜進行了討論,而黃仁勛很有可能肩負傳遞特朗普口信的任務,來華后向中方高層傳話,如果不是傳遞特朗普的相關立場,他沒有必要趕在訪華前去白宮一趟。
黃仁勛方面正在與中方溝通,看是否能破格得到中方高層的接見,目前他的訪華行程安排正在協商中。有消息稱,他在與特朗普完成會面后便立即啟程開啟對中國的訪問,也有說法表示,黃仁勛將在下周訪華,計劃出席7月16日起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身為芯片巨頭英偉達的掌舵者,黃仁勛深知美國實施對華芯片限制措施的危害,他一直企圖在美國政府的芯片禁令和中國廣闊的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所以他既要與特朗普政府保持順暢溝通,又要繼續堅持深耕中國市場的戰略,頻繁訪華彰顯自身立場,有了他作為中美科技往來的“介質”,總體而言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盡管不知道他此次訪華,所帶的特朗普的口信是什么,傳遞了什么風向,但在特朗普計劃訪華的背景下,應該會帶來對中美關系發展,利大于弊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