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工資單記錄了錢學森在1996年2月的薪資情況,實發金額為1933.08元,其中黨費繳納了46元。彼時錢老擁有41年的軍齡,并擔任中科院院士,因此還享有每月200元的院士津貼。
1944年10月,馮·卡門被任命為美國空軍科學咨詢團團長,并獲得少將軍銜。上任之初,馮·卡門立即提名了自己的得意門生兼重要助手錢學森加入顧問團。最終,錢學森順利成為該團隊的一員,并被授予上校軍銜。值得注意的是,這支顧問團成員中,除了錢學森外,其余均為美國人。從此以后,他不僅佩戴著可以接觸最高級別軍事機密的金色徽章,還能自由出入五角大樓。
那一年,錢學森年僅33歲。
到了1947年,錢學森已經為美國設計出射程可達一萬兩千公里的液體推進劑火箭。在早期NASA科學家的集體合影中,他總是站在中心位置(C位)。不難想象,如果當年錢學森選擇留在美國,他的收入水平可能遠超人們的預期。在1950年代的美國,他的年薪就高達三萬美元,再加上各類研究補貼等額外收入,每年總收入至少可達到七到八萬美元。
那么按照購買力換算,八萬美元到底相當于什么水平呢?
根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1950年的一美元大約相當于2024年的12.78美元。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牛肉的平均價格約為每磅68美分,約合每公斤1.5美元。假如手頭有五萬美元,在當時能夠購買5.33萬公斤牛肉,也就是53.3噸。
“盡管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心中始終裝著自己的祖國?!睂τ谙皴X學森這樣滿懷愛國熱情的科學家而言,無論對方提供多么豐厚的物質待遇,哪怕是堆積如山的財富,也根本無法動搖他回國報效的決心。
正因錢學森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的歸國之路也因此充滿艱難險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心系祖國的錢學森迫切希望回到國內,為新生政權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卻被美軍列入“黑名單”,多次提出的回國申請均遭拒絕。有一次,美國海軍部長丹·金布爾否決了他的回國請求后情緒激動地說:“我寧可把他槍斃,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他知道的機密信息太多了,不管去哪兒,他的價值都抵得上五個師!”
1955年6月15日,正值錢學森遭受軟禁之際,他歷盡艱險,通過特殊渠道從美國寄回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的求救信。信中他真摯地寫道:“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想返回祖國參與偉大的建設高潮?!边@封飽含深情的信件,在促成錢學森成功回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多方努力下,錢學森終于在1955年秋天踏上祖國的土地,這一時刻感動了無數人。回國后,他立即投身導彈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從零開始起步。當時很多中國人甚至還不知道“導彈”是什么。陳賡大將曾問他中國人是否也能研制導彈,錢學森堅定反問:“外國人能搞,難道中國人就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差一截?”
這句話擲地有聲,震撼人心,令人深思!
1956年,剛回國不久的錢學森組建了我國首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并擔任首任院長。后來由于行政事務繁重,為了專注于攻克導彈技術難題,他主動提出退居二線擔任副院長。1992年,錢學森先后致信李先念,請求辭去所有政協職務;又寫信給周光召,希望免除其“學部委員”的頭銜,他認為自己作為科技工作者應專心從事科研工作。
錢學森不僅對官職毫無興趣,對金錢更是淡泊名利。
他曾說:“我姓錢,但我并不愛錢。”并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點。1963年9月,他專門致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黨委書記楊剛毅,主動申請降薪。他在信中表示,目前月薪為450元,包括職務工資350元和學部常委補貼100元,認為薪酬過高,懇請取消補貼部分,按1960年標準降低職務工資,并補扣此前未調整的部分。
錢學森從未辜負祖國的厚望。他在多個領域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航天科技方面,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參與了多項運載火箭與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主持相關規劃,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1949年提出火箭旅客飛機與核動力火箭構想;1953年研究行星際飛行理論,出版專著提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1962年再次提出新設想;擔任“東方紅一號”總設計師并成功發射,同時參與制定我國首個星際航空發展規劃。
在導彈技術領域,錢學森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他牽頭組建了我國首個火箭導彈專業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參與導彈研制及“兩彈結合”實驗項目和方案制定。1960年東風一號成功發射,1966年“兩彈結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極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防實力。
在工程控制論與物理力學領域,錢學森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他在工程控制論形成過程中率先開展穩定與制導系統的前沿研究;1946年研究稀薄氣體特性,1953年提出物理力學概念,1961年出版相關講義,1984年建議拓展其應用范圍。
在系統工程與科學思維領域,錢學森將航天系統工程實踐經驗提煉為理論,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將航天系統工程理念推廣至國家與國民經濟建設之中,發展系統學等方法論體系,并倡導創建思維科學。
在國家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錢學森積極參與國家戰略決策,提出科技發展戰略建議,參與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親自授課、舉辦力學研究班,培養新中國首批導彈航天和力學專業人才,提攜專家型和領導型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帶領中國人民以驚人的速度,在極短時間內成功研制出中國自主的導彈、火箭以及人造衛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前沿科技理念。在中國眾多尖端科技發展的歷程中,處處彰顯著他智慧的光芒與無私的奉獻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