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我們,帶你見識粵港澳
沒有導盲犬、只有一根盲杖
在這樣的情況下
一位并不熟悉香港的盲人
會在香港體驗到什么?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最近,兩位來自內地的盲人朋友
帶我們看到了另一個視角的香港
寶哥是一位視力障礙的博主。根據介紹,他從八年前開始失明,且與一條叫“阿爾法”的導盲犬生活在了一起。最近的6條視頻,他記錄了在沒有攜帶阿爾法的情況下,只身前往香港行走城市的點滴。從第一條視頻開始,他便帶著大家看到了香港的善意和溫情。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寶哥的第一站是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從下高鐵開始,工作人員就接力帶著寶哥走出高鐵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寶哥連通了手機網絡,換到了港幣,還買到了一張八達通。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抵達港鐵站后,由港鐵工作人員接力帶領寶哥乘車。從入閘、乘坐升降機到站臺候車,寶哥全程無障礙通行。候車時,港鐵工作人員告訴寶哥,他已經通知了換乘站臺的工作人員在寶哥下車時接應。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在地鐵車廂內,熱心的乘客為寶哥指引座位,下車時另一位乘客告訴了他正確的下車方向,寶哥在視頻中感慨:“順利得不得了。”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車門剛開,鉆石山的站臺工作人員就已經等在門口接寶哥了。在扶手電梯上,這位工作人員告訴寶哥,自己因工作事務不能久陪,所以一會兒將由另一位同事帶他換乘,并告訴寶哥等他到了目的地觀塘站后,那邊也會有工作人員接他下車。當寶哥最終抵達觀塘后,在最后一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離開了地鐵站。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寶哥香港行的第一條視頻,記錄了從高鐵站到港鐵觀塘站的全程,雖然寶哥的目標是用一根盲杖探索香港,但是第一條視頻已經超預期地實現了目標——寶哥幾乎沒有用上盲杖就順利抵達了目的地。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寶哥真正在香港稍微體驗盲道,是在鉆石山站臺等車閑得無聊時,才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一下用盲杖往地上點了幾下,此時他的香港之行已經開始差不多一個小時了。所以他說這一程“順利”,其實一點不夸張。
圖/“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視頻截圖
后面的幾條視頻,寶哥體驗了更多香港無障礙設施,甚至在維港遇到了自己的粉絲。他感慨,香港的包容都藏在細節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小H書搜“寶哥和他的導盲犬”。
圖/“小麥出行日記”視頻截圖
在寶哥帶著盲杖體驗香港citywalk的前一個月,另一位盲人博主“小麥出行日記”也進行了與寶哥相同的體驗。從體驗盲道、勇闖茶餐廳到獨自乘坐港鐵,小麥一路也遇上了不少熱心人,比如帶她從地鐵站上到地面的大叔,一路聊天,一路介紹他們經過的商店、商場。
圖/“小麥出行日記”視頻截圖
而小麥在夜間迷路時,她又得到了一對原本要回家的阿叔阿婆的幫助。雖然小麥想去的地鐵站距離有點遠,但阿叔阿婆還是帶著她去了地鐵站,一路聊著天走了差不多十分鐘。
圖/“小麥出行日記”視頻截圖
視頻的結尾,小麥在字幕上寫道:雖然我看不見你們的樣子,但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是用心來感受的。
網友評論
寶哥和小麥的香港之行,讓許多內地網友見到了香港溫暖的一面,也有不少香港網友說,香港這些年被“黑”得太慘,感謝這兩位盲人朋友把香港真實的一面展示了出來,更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在香港遇到的好心故事。
01
“連續性”的關懷
在上面兩位博主的視頻下,還有網友贊揚了香港的障礙輔助設施,稱香港的這些硬件是“連續性”的,即不會這里有、那里沒有,更不會這里通、那里堵,因此殘障人士在香港出行會相對便利。
網友貼文截圖
今年三月,有在港大讀書的學生發了一條帖子稱,在一處施工現場看到了臨時貼在地上的盲道,感慨說“港大的人文關懷絕了”。有網友評論稱,因為港大有盲人同學,港大這么做確實細心。
康文署網站圖片
實際上,香港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到這些“細心”之處。以香港體育館為例,為殘障人士提供的無障礙設施包括:盲道、凸字地圖、防滑級面突緣和指示方向的凸字扶手、聽障人士感應圈系統、聽障人士可見的視像火警警報系統、為輪椅使用者而設的自助售票機、128個輪椅座位和看顧人座位等等。
運輸署網站圖片
再比如,當你在香港過馬路時,大概率會遇到這樣的裝置,它的名字叫“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及觸覺震動組件”,這個裝置有兩個功能,一是通過不同聲響模式,告知視障人士不同的行路燈狀態(連續滴滴聲、間斷滴滴聲、慢槌擊聲代表綠燈、綠燈閃、紅燈)。此外,部分裝置設有觸覺震動組件,使用者可觸摸裝置底部的震動器,以接收信號,還可以觸摸方向箭嘴,以得知過馬路的方向。
當然,以上只是香港無障礙設施中的一小部分。
02
較真到毫米的法律
在香港,對殘障人士的人文關懷不僅是自驅的,更是被規范的。如果你翻閱香港的法律,會發現一些條例明確列明了對殘障人士的保障。以香港法律第123F章《建筑物(規劃)規例》——附表3殘疾人士中的內容為例,對劇院、電影院、體育場、講堂等多個場景的殘疾人輔助設施的配置細節做了規范。
比如關于輪椅位的設置,該條例寫明:如任何有觀眾席的處所的觀眾位置,設有不多于800個固定座位,則在觀眾位置,須設有不少于4個輪椅位。再如:輪椅位面向有關活動進行位置的一邊不得少于800毫米,而另一邊不得少于1,300毫米;由觀眾席的暢通易達入口往輪椅位的通路,闊度不得少于1,500毫米。
又如斜道,條例寫明:任何平面高度有改變之處,均須設有斜道。而且坡度和長度也有嚴格要求:
香港法例官網截圖
再比如停車場,條例明確要求了每個停車場必須設置的適用于殘障人士的停車位數量和空間要求:
香港法例官網截圖
條例甚至對走廊、門廊和小路這樣的場景做了規定:走廊、門廊、小路及類似空間的凈闊度,不得少于1,050毫米。如殘疾人士只可循一個方向離開某走廊、門廊或小路,則在距離該走廊、門廊或小路3,500毫米以內的地方,須有一個闊度及深度均不少于1,500毫米的空間。
該條例還有許多類似的規定,不光是文字的,甚至還有詳細的圖片以說明相關設施設備的標準:
香港法例官網截圖
03
不斷反思、改進
當然,香港對于殘障人群的關注,還體現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上。比如2018年,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曾發布過一期期刊,名為《共建無障礙香港》。
《共建無障礙香港》封面截圖
這份期刊雖然提到了香港在無障礙建設上的成績,但更多的是在找不足,從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法例的局限性以及對殘障人士心理關愛的缺失等多方面探討了應如何更好地建設無障礙城市。
當期期刊上,香港嶺南大學前教授、當時的平機會主席陳章明教授寫道:“只要我們拿出同理心,體恤社會上不同人士的處境,定能妥善運用資源,排除障礙,確保所有人能過著輕松、愉快和豐盛的生活?!?/strong>
部分來源:“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賬號、“小麥出行日記”賬號、香港康文署、香港運輸署、香港法例等
香港正全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把握香港留學最佳時機!
留學香港
Study in Hong Kong
港府牽頭,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香港2024年《施政報告》明確了培育未來人才的長遠規劃,打造「留學香港」(Study in Hong Kong)品牌,通過設立獎學金、提供留學生活便利等方式,吸引更多內地、海外學生到香港留學。可以說,現在是留學香港的最佳時機!
選擇Mastermate作為您的留學顧問
Mastermate品牌成立于2014年,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在北京和武漢等城市設有分公司。Mastermate一直在留學和教育領域深耕細作、精益求精,擁有QS前50名校碩士導師團,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助力每一位同學實現留學夢想。
1V1專屬咨詢,邁出留學第一步!
申請留學前,需要對自身優勢和愿景作全面梳理,并找準定位、完成留學前的規劃,讓留學申請更加精準、過程更加高效。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只需填寫簡單的基本資料,即可獲取Mastermate的1V1專屬咨詢服務,邁出留學第一步!
注:咨詢服務由第三方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