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作為一個情感自媒體博主,最近攤上事了。
他從四川德陽輾轉一千多公里來到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坐在被告席上。當初為了那么一點“正義”想“助人為樂”,或者借“流量”搏出位,結果竟如此可笑。
小江沒想到第一次來上海是作為被告
這是一起名譽權糾紛案,原告在起訴書認為兩篇貼文,十幾條鏈接背后是被告之一的女方索賠兩千萬,而這些貼文有八條為小江所發,八條貼文總點擊不到360。
兩個相互不認識的人成為被告,不斷接受法官詢問,而小江面對他們提交的相關證據,更是面面相覷。
名譽侵權案背后其實一起離婚案。原告男方徐某與被告女方王某正在打離婚官司,在這個過程中,王某為了拿回自身權益而曝光徐某“不齒”行為,并且在言語中加入“情感色彩”。
夫妻本是同林鳥,如今對簿公堂水火不容。
小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發相關內容,無形之中就被人“當槍使”。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開庭信息
01
原委
2024年6月1日,小江在網絡看到了一篇帖文,一個“單身媽媽”實名舉報某大學某醫院徐某包養小三。在這篇貼文當中,王某是一個身世悲慘的單親媽媽,她講述自身懷孕的過程當中,丈夫徐某給她服用了大黃,導致孩子畸形。2014年,王某帶著小孩回到中國之后就發現老公經常約會不同女性,甚至在孩子高燒期間約會不斷,對孩子的情況不聞不問。2020年,王某被確診癌癥,至今一直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王某在貼文當中曬出了徐某跟女性的聊天記錄,約會有具體的人名、時間、地點,各種要素俱在。
王某是一個美國人,男方是某醫院知名教授,“有圖有真相”的曝光內容,這不就是當下網絡流行的ppt曝光模式么?這樣的場景發生在金融圈、明星圈、高校圈等,每次都能形成一個熱點話題,而傳播的路徑首先說點對點個人吃瓜,然后不斷分享到群,形成滾雪球一樣的傳播效應。
很快,網絡出現第二篇單親媽媽的文章,王某指責徐某為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規開設四家跟自己的職業規范和利益相沖突的股份公司。 女方也曝光了該企業運營模式,以及男方慣用聚財手段。
小江根據企查查查詢,確定王某截圖開設的四家公司“屬實”。小江認為,徐某作為一個醫院的院長是公職人員,也是公眾人物,他理應受到輿論監督。
小江的父親很早就與母親分離,他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父親缺失成為他成長當中不完整一部分。他見不得家庭的支離破碎對孩子造成無法估量的影響。
這些年,小江從事公益,照料孤寡老人,義務輔導小區孩子作文,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他要把這些僅存的愛心力所能及的傳遞出去。
小江“頭腦一熱”,決定幫一把王某。他隱匿了貼文當中男女雙方的電話號碼、姓名,該打碼的地方都做了“技術處理”,這是一個自媒體博主的自我修養,他以轉發的形式發布在自身自媒體賬號。
而言辭激烈部分,小江覺得這是基于事實做出的情感判斷,并沒有做過多的處理。網絡表達本身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平鋪直敘并沒有多少人關注。
第二天,小江所發的鏈接都消失了,他沒有再次轉發。他擔心平臺會處罰自己。自媒體博主最擔心平臺處罰。
然而,小江不知情的是王某收集了網絡上的各種轉發文章之后,發送到了徐某的郵箱。徐某立馬啟動了法律程序,對平臺展開了侵權投訴,這些貼文存活時間不到24小時。
貼文被刪了。小江以為事情結束了。他們夫妻的吵鬧,讓他們去處理吧,一份心意已經盡了。
沒想到,半年之后,小江收到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的電子傳票。
小江拍攝上海風景,鍍金一樣,但是他很失望
02
籌碼
在法庭上,被告律師指出貼文當中的詞匯“包養小三、道德敗壞”等對原告名譽權造成損害。
女方提交男方婚內出軌,轉移財產等相關的證據也屬于離婚官司中提交的證據。
2022年,男女雙方打起離婚官司案。而在2022年,女方也在網絡發過相關貼文,經過單位教育之后進行了刪除,而這個過程,小江并沒有參與,他壓根不知道事情原來這么復雜。
小江覺得,王某激怒徐某的地方在于離婚官司當中的賠償。要不為什么王某收集網絡連接第一時間投遞給了徐某,而徐某覺得這是王某為了拿到兩千萬賠償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小江與女方被告律師方均表示不認識,小江也表示從來就沒有接觸王女士,轉發貼文并非王女士授權,兩者之間更沒有金錢方面的交易。
而原告方一口咬定,這是王女士與小江的兩位被告人的合謀。
在開庭之前,小江以短信方式向徐某表達了歉意,表示愿意道歉,希望通過和解的方式節省舟車勞頓的費用,而徐某拒絕了道歉。
03
影響力評估
單憑360點擊,還是幾個平臺匯總的點擊,就把一個人推上被告席,這無論如何都讓小江沒法接受。
小江認為自身在小紅書、大魚號、知乎等網絡自媒體平臺發布的內容,存活時間很短,8篇點擊不到360的帖文。每一個平臺上網絡點擊的規則都不一樣,很多平臺都是推薦給一些瀏覽用戶,用戶只是以過路者途經這個頁面,甚至都沒有點開,這是平臺點擊的虛假繁榮。
更何況,這些平臺流量屬于泛流量平臺,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小江也沒有主動把鏈接向徐某親朋好友投遞,如何對徐先生構成名譽侵權?
根據互聯網避風港原則,平臺及個人如果收到相應的通知及時刪除,平臺及個人都可以免責。
此外,王某作為第一手信息源頭,信息在網絡很多渠道傳播,這個影響也很難評估。
小江認為,名譽權受損的鑒定很模糊。
2022年,王某也投遞徐某相關的網文,如果說徐某的名譽權受損,這難道不是傷害的延續性?
古語有言“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小江覺得古人誠不欺也,清官難斷家務事,就算個人出于公義,情懷,但是并非調查記者,這背后的是是非非,誰又能說得清楚。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間本該放下成見,好聚好散,這也是一種修為。雙方吵吵鬧鬧,引入公共資源本身就不合適,現在多了一個無關人員作為被告,既然如此,徐某又何妨消費自身形象?
小江覺得自身就不應該做這樣一個老好人,從而卷入這個難纏的官司當中,他想早點脫身,這是他主動提出道歉的一大原因。
而原告徐某依然不肯松口。
三方都在等待法院宣判。
值得一說,自媒體在中國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養活很多靈活就業人群。自媒體應該在法律法規之下良性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話題。而強勢方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把一個關聯程度不大,毫不知情,無辜的自媒體人士卷入進來,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嚴重傷害一個自媒體創作者的熱情,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熱衷公益的人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