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明珠耀三省 女媧故里展新顏?—陜西安康平利縣錦繡圖
記者王開成
秦巴明珠耀三疆,楚韻秦風共舉觴。
女媧遺石補天處,猶見當年五色光。
關埡長城橫朔氣,朝秦暮楚演滄桑。
鐵甲將軍擎赤幟,南昌星火照八荒。
茶經千載留佳話,貢茗三里埡生香。
硒土孕得瓊芽嫩,絲路駝鈴載韻長。
絞股藍田藏妙藥,七分仙種此中藏。
更喜桃花溪水畔,武陵人遠憶漁郎。
八山龍蟠云作帶,一水蛇行月為珰。
化嶺摩霄撐玉宇,西河落澗奏宮商。
鳳凰臺上梧桐老,神龍潭底劍光涼。
最是天書奇絕處,仙人遺墨字蒼茫。
芍藥谷深春睡重,正陽草色接穹蒼。
徽派樓臺煙雨里,茶歌互答滿山岡。
莫道巴山多險峻,此間風物勝蘇杭。
欲把平利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女媧補天處 秦楚交匯地】?
"北有黃帝陵,南有女媧山",這座鑲嵌在陜鄂渝金三角的綠寶石,恰似女媧遺落人間的五彩石。
平利縣如一幅潑墨山水長卷,26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淌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詩意,23萬兒女在關埡古長城下續寫著"朝秦暮楚"的新傳奇。
【六張金名片 熠熠生輝】?
——文化圣殿?:
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在這里生根,《華陽國志》的竹簡上仍跳動著遠古的回響。
中國社科院認證的"女媧文化原發地",讓這座小城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注腳。
——歷史豐碑?:
關埡古長城如蒼龍盤踞,2700年的楚長城比八達嶺早二十余世紀,石縫里藏著"一城鎖秦楚,晨昏變旌旗"的滄桑。
——紅色熱土?:
廖乾五將軍故里猶聞鐵甲鏗鏘,這位"鐵甲車隊"黨代表的身影,化作南昌城頭第一縷曙光,照亮了賀龍元帥的入黨之路。
——茶香千年?:
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山南茶區,今朝25萬畝茶園如碧波蕩漾。"平利女媧茶"帶著乾隆貢茶的余韻,"秦漢古茶"正重走絲綢之路。
——仙草故鄉?:
絞股藍在此演繹"北人參,南絞股"的佳話,199種皂苷化合物似自然饋贈的"生命密碼",讓"人類福音草"香飄四海。
——水墨田園?:
71.5%的森林覆蓋率織就綠色錦緞,1083條銀練般的溪流串起天書峽、桃花溪等明珠,徽派建筑群與茶山共舞,恰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現代注解。
【歲月鎏金 滄海桑田】?
從石器時代的星火到夏屬梁州的印記,從唐武德元年定名平利到明清"茶馬古道"的駝鈴,這片土地見證了"郡縣治則天下安"的千年智慧。
1949年的紅旗插上城頭,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茶鄉,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正喚醒沉睡的群山。
【山河形勝 造化鐘靈】?
化龍山2917米的巍峨身影,宛如巴山巨人觸摸蒼穹;西河頭洞子300米的谷地,恰似大地母親展開的臂彎。鳳凰山振翅欲飛,神龍臺云海翻騰,"六大壩子"如翡翠鑲嵌,季風帶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豐饒。
這里是被《新唐書》記載的傳說之地,是"晴窗細乳戲分茶"的雅致所在,更是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大美平利,正以女媧補天的氣魄、茶馬古道的胸懷,邀世界共賞這幅"秦楚風情畫,巴山煙雨圖"。(記者王開成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