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該是淚水和哀思的告別式,卻成了一場讓人目瞪口呆的表演。楊少華的兒子們正在"送別"父親。
楊議盤著腿玩核桃,楊倫忙著刪除帶貨視頻,老汪和豹哥上演鞠躬鬧劇。94歲老人剛在40度高溫下剪彩就撒手人寰。
傳統的孝道去哪了?最基本的人情味還剩下什么?
作者:含
當葬禮變成了表演舞臺
核桃在手里轉得飛起。楊議就這么盤腿坐在休息室里,周圍站著一圈來悼念的人,只有他一個人坐著。
這畫面我看了好幾遍都不敢相信。父親的告別式上,當家的小兒子竟然在悠閑地盤核桃,那咯噔咯噔的聲音在安靜的房間里格外刺耳。
換作是我,坐都坐不住。可楊議不僅坐得穩,還玩得挺投入,仿佛這不是在給父親送行,簡直就是在開Party。
更讓人無語的是老汪和豹哥的表現。本以為他們是誠心來悼念的,結果一進休息室就開始指揮豹哥給楊議鞠躬。老汪還一副酒后吐真言的樣子,大聲喊著"別動,站那老實點"。
這哪兒像是在悼念,分明就是在表演。楊議被摁在椅子上不許動,豹哥被指揮著鞠躬,整個場面荒誕得像一出鬧劇。
當網友們在視頻里發現這個讓人無法理解的細節時,憤怒情緒瞬間在網絡上炸開了鍋。評論區里全是質疑聲:"這核桃就非得這個時候盤嗎?"
說實話,我能理解網友的憤怒。傳統文化里,喪禮是最莊重的場合,子女應該守在靈前答禮,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可楊議的表現呢?不僅沒有悲傷,反而表現得異常淡定,甚至有心情玩核桃。這種反差實在太強烈,難怪網友會集體破防。
把老人當成"人形提款機"的殘酷真相
這樣的表現背后,隱藏著一個更加殘酷的事實。楊少華生前的最后一個月,被安排了25場直播帶貨,平均一天多一場。
這節奏比上班族還拼。想想看,94歲的老人,本該在家安享晚年,卻被推著到處賺錢。一條20秒的視頻報價2.4萬,一分鐘的視頻要3.6萬。
這就導致了一個令人心寒的局面:老人成了會下金蛋的母雞,兒子們成了操控的主人。商業機器24小時不停轉,連94歲的老人都不放過。
醫生說得直白:94歲的老人這么折騰,身體根本吃不消。可是為了那幾萬塊錢的出場費,誰還管老人的死活?
更過分的是,就在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還被推著在40度的高溫下參加餐廳剪彩。路人拍的視頻里,老爺子瘦得皮包骨頭,癱在輪椅里連頭都抬不起來。
可站在后頭的楊倫,像啥事都沒有一樣,一直在跟旁邊的人打招呼寒暄。難怪網友直接罵他"只認錢不認爹"。
楊少華去世后,楊倫連夜刪除了400多條帶貨視頻,想要掩耳盜鈴。這種心虛的表現,更說明了他們心里清楚這么做是不對的。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這么密集的帶貨,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有幾十萬進賬。難怪楊議在告別式上表現得如此"淡定",錢都賺夠了,還有什么好悲傷的?
老年網紅背后的利益鏈條
楊少華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咱們看看現在的網絡平臺,老年網紅已經成了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越是年紀大的老人,越容易在網上火。因為大家都有一種心理,覺得老人可愛、真實,沒有那么多套路。
可事實呢?老人成了最好操控的"道具",兒女們在背后操盤,平臺抽成,商家給錢,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
仔細想想,這背后的問題可大了。老人的健康誰來保障?過度勞累導致的后果誰來承擔?當親情被明碼標價,傳統的家庭倫理還剩下什么?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現象正在蔓延。有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網紅賬號已經超過50萬個,老年網紅帶貨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
這事兒像石頭投進水里,漣漪一圈圈往外擴。今天是楊少華,明天可能就是你我的父母。如果不及時剎車,類似的悲劇還會重演。
有專家指出,老年人在網絡商業活動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當子女成為"經紀人"時,監護和被監護的關系就變了味兒。
說句心里話,這種事兒早就該管管了。平臺得設個紅線,老人直播不能超過這個度;法律也得跟上,保護老年人不被過度消費。
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孝道文化
照這么發展下去,老年人都成了"香餑餑",不是因為受到尊重,而是因為能夠帶來流量和金錢。
這讓我想起一個問題:在數字化時代,傳統的孝道文化到底該如何傳承和發展?是該完全照搬古代的標準,還是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
冷靜想想,孝道的核心是什么?是讓父母過得舒適、健康、有尊嚴,而不是讓他們成為賺錢的工具。真正的孝順,應該是保護而不是利用。
從個人層面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什么叫孝順。是滿足老人的一切要求,還是為了老人的真正福祉有時候要說"不"?
從社會層面看,我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機制。平臺要承擔起監管責任,不能只顧著抽成分紅,對老年用戶的過度使用視而不見。
法律也得跟上時代步伐。現有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對于網絡時代的新問題覆蓋不夠。需要明確規定:老年人參與網絡商業活動的時間、強度和健康保障標準。
從文化層面看,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孝道內涵。既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又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
歸根結底,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這是良心的問題。當我們把老人當成賺錢的機器時,失去的不僅是親情,更是做人的底線。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楊少華老先生的遭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重演,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后階段, 享受到應有的尊嚴和安寧 。
結語
這場告別式上的鬧劇,撕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當孝道被明碼標價,當親情成為流量,咱們還能指望什么?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類似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今天的楊少華,可能就是明天你我的父母。
面對這種選擇,你會怎么辦?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咱們一起聊聊這個沉重的話題。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