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六月十九,繞不開觀世音菩薩的身影。千百年來,她的故事在長夜閑話、齋堂晨鐘中口口相傳。民間信仰里,觀音娘娘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觀音”兩個字,本就是“觀察世界聲音”,聽眾生疾苦。
關于這一天的來歷,最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是“妙善公主成道”的故事。相傳觀音本是妙善公主,歷經(jīng)千難萬險,為救眾生舍命斷手,最終在農(nóng)歷六月十九飛升成道,現(xiàn)千手千眼化身,守護蕓蕓眾生。也因此,這一日又叫“觀音得道日”,寺廟里香火最為鼎盛,家家皆會掛上清凈的素菜、鮮花,以表敬意。
有趣的是,古人對觀音的信仰不分貴賤。就連學究滿腹的宋代太師蔡京,也曾為“妙善公主成道”題寫石碑,《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至今還立在香山觀音塔下,似在訴說著千百年不絕的慈悲愿力。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這句俗語將觀音在民間的地位烘托得恰到好處。你看,無論災荒水火,凡人總要念上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仿佛菩薩就在窗外,隨時聽見你的小小祈愿。“人生多難,觀音渡人”,是許多人心中的信仰支柱,也是一種心靈寄托。
還有一說,觀音的眼淚化作二十一位度母,齊心救濟世人。即便那些遙遠經(jīng)卷里的故事,我們未必能全信,但那種“慈悲為懷、無私濟世”的精神,卻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底色和軟肋。
詩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里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那一抹未凋的凈土靜美,倒也像極了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人間自有的溫柔時刻。
觀音日的風俗:三道素食過六月
說到觀音日,最讓人惦記的,還是這一天的飲食規(guī)矩。老話說,“吃3素,福壽安康”。這三道素食,不僅是對菩薩的敬意,更寄托著祈福、清凈與惜福的生活態(tài)度。
一、觀音齋飯
觀音齋,又稱“觀音飯”,其實是用家常粗糧和時蔬熬制而成。清清爽爽,原味最香。
家常做法:
大米搭配糙米、紅豆、玉米粒各少許,淘洗干凈,和胡蘿卜丁、豌豆、土豆塊一同下鍋,清水沒過。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慢慢煮,等米粒軟糯,蔬菜入味,起鍋加一點芝麻油提香。每一口都帶著蔬菜的清甜和雜糧的糯感,溫和養(yǎng)人。沒有負擔,吃來格外安心。
二、素什錦(齋菜拼盤)
六月的新鮮蔬菜最為爽脆翠綠。那觀音素什錦,圖的就是個豐富、色彩和吉祥。
家常做法:
黃瓜、胡蘿卜、香菇、木耳、豆腐干各切片,用少許油炒香蔥姜,先下香菇、木耳出味,再下胡蘿卜、豆腐干,最后放黃瓜,快速翻炒,加鹽、素蠔油調(diào)味,關火時撒一小撮芝麻。五色五味,滿盤豐盛,預示著和和睦睦、五谷豐登。素菜雖清淡,卻有煙火氣,是人間溫柔的味道。
三、豆制品小點心
過去,家家都會自磨黃豆,做豆腐或豆花,以示“豆”與“得”的諧音,清白純凈,也祈愿得道、得福。
家常做法:
黃豆泡一夜磨漿,濾渣后燒開,再點鹵水或醋,現(xiàn)做一塊嫩豆腐,切塊,撒上香蔥和醬油,溫熱入口。要再隆重些,可以做成豆腐圓子,蒸熟后蘸點花生碎。黃豆的清香和樸實,吃得人分外知足。
這三素,既是對菩薩的敬重,也是在炎炎盛夏調(diào)和脾胃。素食的清淡,像極了六月里一縷溫風,讓人心底都透亮了不少。
六月十九的2善行與1忌諱
古人有“六月十九行2善,忌1事,福氣自來”一說。善行不在大小,而在于心。
善行一:助人為樂,傳遞溫暖
觀音菩薩最可貴之處在于慈悲。六月十九這天,老一輩會告誡兒女:能幫人,別吝嗇。比如鄰里借菜借米,一句暖心話、一個舉手之勞,哪怕只是幫老人提個袋子,都是美德的積累。正所謂“點點善意,化作好福氣”。
有位村里老人,年輕時吃苦,日常總樂于助人。到如今,連隔壁的孩童都會主動幫她打水、掃院子。她常說:“小善積久,勝過大富貴。”六月十九行一善,日常也如此。
善行二:口出好言,寬人一尺
有時候,慈悲就是少一句惡語。觀音生日這天,年輕人若因小事拌嘴,長輩就會勸說:“今天是觀音成道日,嘴下留情,莫傷人心。”其實,這份寬容與和氣,何嘗不是對家人、鄰里的最好寬待?一句和煦的話,遠勝精美的贈禮。
禁忌一:不殺生、不動怒
這天,家家忌殺生,莫說宰雞殺鴨,連捕蟲都盡量避免。民間認為“忌一事”,一是戒殺,二是不動怒。六月的熱氣最易燥火上頭,觀音日里要努力清心寡欲,遇事莫急莫鬧。
深層來看,這種規(guī)矩其實是教導人們敬重生命、收斂心性。正如陶淵明說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六月十九不過是提醒我們,時刻憋一憋脾氣,珍惜與家人的每一分溫情。
文化禁忌的背后,是讓人惜福存善,不為一時之快壞了和氣,也教會了年輕人“福不是求來的,是一點一滴積下的”。這份觀音日的溫柔規(guī)矩,就像夏日里一場細雨,滋潤心田。
六月十九,夏天已漸深,天地一片生氣。無論你是否在意節(jié)日的由來,哪怕只是隨意煮一鍋清素的飯,或是在路口多等一會為陌生人讓行,你已默默踐行著觀音的慈悲與善良。
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最怕冷漠——但也最懂得,在細微之處種下溫暖和美好。每一年的觀音成道日,都提醒我們:繁華易逝,溫情長存。吃幾口素食,是惜福;行幾樁小善,是積德;戒一時急躁,是養(yǎng)心。這便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
正如那句老話:“日行一善,夜得清眠。”福氣多半都是這樣來:一點一滴,在不經(jīng)意時悄悄流進你的人生里。在這熱鬧的六月十九,也愿你我能守住一份溫柔,讓福報自在心頭生根發(fā)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