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被俄羅斯放棄維修的航母叫“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大熟悉,沒關系,你對它的姐妹艦一定不會陌生----遼寧艦。
說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前世今生前,先說說俄羅斯航母的奇葩之處。
如果細心會發(fā)現(xiàn),歷史上俄羅斯航母會直接裝配反艦導彈發(fā)射裝置,還有大量的防空導彈,后半載才是飛行甲板。
之所以設計這么奇葩,是源于蘇聯(lián)海軍“載機巡洋艦”的理念。
因為在二戰(zhàn)后,導彈的出現(xiàn)嚴重地挑戰(zhàn)了航母的地位。這玩意威力巨大,傳統(tǒng)的戰(zhàn)艦再厚的鋼板也扛不來一顆。再加上射程遠打得準,比艦載機靠近扔炸彈強多了。
二是探測技術的發(fā)展,航母很難做到隱匿行蹤。加上在沒有相控陣雷達的艦隊上,對空探測距離就幾十公里,對高空目標也就到一百多公里,防空能力很差。
所以經(jīng)常看到蘇聯(lián)轟炸機群帶著反艦導彈抵近美國航母戰(zhàn)斗群,甚至直接飛到航母幾百米幾十米的距離。
也就是說,只要反艦導彈的射程有個幾十公里,轟炸機群就可以在航母戰(zhàn)斗群沒發(fā)現(xiàn),或沒機會反應的時候實施飽和打擊,就連低空突防都省了。
所以,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認為核武器和導彈才是未來的主宰,就像航母艦載機淘汰了戰(zhàn)列艦,導彈和核武器一定能淘汰航母!
于是,蘇聯(lián)把大量資源用來造導彈和核潛艇。
(俄羅斯白楊-M洲際導彈)
不過到了八十年代,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上大爆發(fā),對高空目標的探測和攔截有了巨大的進步。
特別是宙斯盾系統(tǒng)和各種相控陣雷達的投入使用,讓二代機的高空突防變得幾乎不可能了。加上預警機的出現(xiàn),讓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的防空圈從原來的幾十公里,一下擴展到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既能艦載打擊又能自我防護;這樣,航母戰(zhàn)斗群真正成為無敵的存在。
而把大量資源用來造導彈和核潛艇的蘇聯(lián)傻眼了,砸了那么多錢下去,在海戰(zhàn)上卻徹底拜給了美國!
蘇聯(lián)海軍航母之父戈爾什科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很難在短時間轉變高層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這哥們走了個曲線救國的路線,打著巡洋艦的幌子搞航母。
就是后來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妥協(xié)后的四不像-----
在甲板上安裝導彈和火炮,艦載機反倒成了配角。
比如“維克拉瑪?shù)賮啞碧枴?/p>
(蘇聯(lián)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維克拉瑪?shù)賮啞碧枺?/p>
這艘戰(zhàn)艦擁有重巡洋艦的武裝,只能起降幾架雅克38等垂直短距起降戰(zhàn)斗機或者直升機。
后來連老毛子自己都看不上,甩手賣給了印度。
我們再回來說俄羅斯的這艘唯一航母。
當年蘇聯(lián)解體時連累了一大批蘇俄企業(yè),其中就包括曾經(jīng)無比輝煌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黑海造船廠是蘇聯(lián)第五大造船廠和唯一的航母總裝廠。它在最牛逼的時候有2.5萬工人,能容納4500個孩子6個幼兒園;平均每三年下水一艘航母;
但后就不行了,倒閉、軍工骨工大量流失、一片破敗。
不過蘇聯(lián)解體時,黑海造船廠里還停著三艘沒完工的航母:
庫茲涅佐夫號、瓦良格號、烏里揚諾夫號。
這三艘出自一個娘肚子里的航母,后來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jīng)完工98%,蘇聯(lián)一解體,俄羅斯海軍直接開走了。
再就是航母三兄弟里最特殊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滿載排水量近8萬噸,完工了30%,龍骨馬上合攏,核反應堆通過驗收,也是蘇聯(lián)航母里最接近美國頂級航母的作品。
但為了防止這艘核動力航母落入其他國家,美國設局拆解,按廢鐵賣了。
唯獨那艘永遠無法完工的半成品瓦良格號僥幸保存了下來。最終經(jīng)歷兩年的波折,瓦良格號最終來到東方。在繼續(xù)建造改進下實現(xiàn)了華麗變身,成為我們的首艘航母----
遼寧艦!
而作為頭戴俄羅斯唯一現(xiàn)役航母光環(huán)的庫茲涅佐夫號,后來處境非常尷尬,常年趴窩,被形容“年久失修”。
實際上“年久在修”這個詞并不確切,而是一直在修。
特別是從2017年起,庫茲涅佐夫號在庫艦躺了接近7年。
問題是在維修期間事故不斷 。
- 2018年10月30日,庫艦在維修過程中因PD-50號浮船塢發(fā)生斷電事故,一臺70多噸的吊機倒下砸中庫艦飛行甲板,當天浮動船塢就沉入海中。
- 2019年12月12日,正在維修的庫艦發(fā)生火災;災造成2人死亡,至少12人受傷。
- 2022年12月22日,庫艦再次發(fā)生火災,這次無人員傷亡報告。
(庫艦與PD-50浮船塢)
一次次事故讓庫茲涅佐夫號的大修和重新服役計劃被不斷延期 :
- 2021年6月,聯(lián)合造船公司副總裁科羅廖夫宣布: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的大修和升級預計將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
- 2022年8月15日,聯(lián)合造船公司負責人證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移交給俄羅斯海軍。
- 2023年7月,俄國塔斯社報道:庫艦將在2024年春天開始海試;如果一切順利,24年年底將重新交付俄國海軍;如果不順利,可能得延期到2025年......
然而,就算庫艦順利起航,庫茲涅佐夫號所搭載的艦載機又成了問題。
- 2005年9月,大西洋海域訓練中的庫艦發(fā)生事故——一架SU-33掉進海里。
- 2016年11月14日,在敘利亞執(zhí)行完任務的3架MiG-29K返回位于地中海的庫艦。第1架安全降落;第2架降落時拉斷了1根攔阻索,但最終也平安著艦;第3架無法按原計劃降落,就在附近空域待命——結果還沒能等到攔阻索修好,這架天上盤旋的MiG-29K就因突發(fā)機械故障墜海了。
- 2016年12月3日,1架SU-33返航著艦過程中,再次拉斷攔阻索——飛機沒有停住,也沒有成功復飛,直接墜海。
(2022 年 5 月,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停泊在摩爾曼斯克的一家造船廠)
事故暫且不談,航母的主力艦載機SU-33和MiG-29K能不能繼續(xù)服役也都成了問題。
SU-33作為固定翼艦載機總共就造了22架,還有3架墜毀報廢(除了前面說的在庫艦上損失的兩架,還有一架在2021年航空展表演時當眾墜毀機毀人亡),整個機型1999年就停產了。
為啥停產?
2016年,SU-33在敘利亞執(zhí)行任務時還在扔傳統(tǒng)鐵炸彈呢.......
MiG-29K也好不到哪里。
雖然印度的MiG-29K作為航母的主力艦載機一直保持服役執(zhí)勤狀態(tài),但在裝備了2個中隊45架飛機后,僅在2018年至2022年間印度就至少發(fā)生5架MiG-29K墜機事故。
按印度海軍規(guī)劃,2035年前所有MiG-29K都將退役.....
下面是庫茲涅佐夫號,在2016年一路冒著黑煙出兵地中海:
在這次部署中,庫茲涅佐夫號總共就帶了10架SU-33+4架MIG-29KR/KUBR。
然后,損失了2架艦載機.......
雖然被全世界看笑話,現(xiàn)在看來也是最后一場戰(zhàn)斗,真沒想到這將會成為庫艦的絕唱。連修的能力也沒有了。
因為俄烏戰(zhàn)爭消耗優(yōu)先的原則,2024年俄羅斯海軍軍費占總軍費只有10%,大量的資金都用來生產前線需要的坦克、無人機,用不上的海軍只能一減再減。
沒錢,多么樸實無華的原因。
航母代表的是遠洋投送能力,是一個全球性大國的標配。
這艘航母大概率是要被拆了,然后俄羅斯成為五常里邊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
最后-----還記得前段時間,明斯克號航母被輾轉倒賣最終落得失火的下場嗎?
這其實跟前幾年俄羅斯莫斯科號沉沒,和現(xiàn)在僅剩的庫效涅佐夫號航母在常年趴窩、火災、起重機倒塌把甲板砸了個大洞,然后徹底放棄.......本質上都一樣。
你會不會覺得這些僅是個新聞?
不止是個新聞,這是那個紅色帝國的挽歌。
俄國的經(jīng)濟實力和科技工業(yè)實力已經(jīng)撐不起一支藍水海軍了。到今天,有誰還記得那支曾經(jīng)馳騁全球的艦隊?
那個紅色帝國曾經(jīng)的驕傲、海軍的門面,一個個都散落四方。或拆,或賣,或成為他國娛樂場所供人消遣.......
和他們一起泯滅于歷史的,還有他們的祖國,他們曾經(jīng)強大的海軍,還有那些偉大的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