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正文內的附圖顯示失事客機的沖壓空氣渦輪在爬升階段就已彈出。 網絡圖
7月12日,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披露了印度航空波音787-8型客機墜毀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報告顯示,飛機起飛后數秒內,兩臺發動機的燃油開關幾乎同步從“運行”位切換至“切斷”位,導致發動機燃料供應中斷而空中熄火。多名人士表示,調查重點已縮小到“發動機燃油開關的操作上”。南都此前報道,當地時間6月12日,波音787“夢想客機”首次發生墜毀,共造成274人遇難,其中包括33名地面人員。
發動機失去燃油供應
這份長達15頁的報告顯示,涉事客機起飛后不久,兩臺發動機失去燃油供應。
報告說,客機墜毀前,控制兩臺發動機燃油流量的開關在一秒內先后從“運行”切換至“切斷”位置。駕駛艙語音記錄器的錄音中可以聽到其中一名飛行員問:“為什么要切斷飛機供油?”另一名飛行員回答:“我沒有。”
報告還顯示,客機墜毀時兩個開關都移回到了“運行”位置,其中一臺發動機有恢復運行跡象,但最終無力回天。其間,一名飛行員發出“MAYDAY MAYDAY MAYDAY”求救信號。調查人員說,這一過程將成為調查重點。
但報告沒有說明,上述對話中哪些是機長說的,哪些是副駕駛說的,也沒有說明發出求救信號的是誰。
報告說,從機場監控視頻可以看到,飛機應急能源沖壓空氣渦輪在客機起飛后立即開始工作,表明客機失去動力。飛行路徑附近未觀察到明顯的鳥類活動,客機飛過機場圍墻前即開始下降。
報告同時顯示,客機失事時襟翼設置和起落架位置均為正常。
報告正文內的附圖顯示失事客機的沖壓空氣渦輪在爬升階段就已彈出。
燃油開關均配備鎖止機構
有航空專家分析稱,涉事客機的每一個發動機燃油供應開關均配備有鎖止機構,以防止意外碰觸導致開關狀態變化。打開燃油供應裝置,必須將開關外拉,然后移動至“供應”位,松開后其會自動滑至鎖止位。要關閉燃料供應時,必須再次向外拉動開關,將其移動至“關閉”位置并松手。據此,專家認為飛行員意外移動燃油開關可能性較低。
南都記者注意到,此前因涉及制造缺陷問題,以及無法與美國聯邦航空局就檢查飛機方法達成一致,波音公司曾幾度暫停交付787型夢想客機,后又重啟。
該機型于2011年底投入商業航線運營,以燃油消耗低著稱,首次實現中型客機執飛長程航線,但此后其曾在全球范圍內出現多次安全事故。
●焦點
兩名飛行員是誰?
報告指出,客機發動機燃油開關曾被“短暫切斷”,導致駕駛艙出現混亂,外界因此將關注點轉向執飛這架客機的機長和副駕駛。報告和媒體報道信息顯示,機長蘇米特·薩巴瓦爾56歲,累計飛行時長超過15000小時,其中8596小時執飛波音787。據《印度時報》報道,薩巴瓦爾曾在機場與家人通話,承諾抵達英國倫敦后會再次聯系。
副駕駛克萊夫·昆德爾32歲,2020年考取商用駕駛員執照,具備空客A320和波音787的副駕駛資質,累計飛行時長3403小時,其中有1128小時擔任波音787副駕駛。
人為因素操縱燃油開關?
專業航空網站“氣流”8日援引多名調查知情人士消息報道,調查重點已縮小到“發動機燃油開關的操作上”,完整分析報告可能還需數月甚至更久才能完成。專家表示,燃油開關不可能被意外觸動。美國航空安全專家安東尼·布里克豪斯表示很難相信是飛行員故意為之,“如果飛行員這樣做,動機是什么?”美國航空專家約翰·南斯說,兩個燃油開關在一秒內先后切斷,這大致相當于人為操作的時間。他強調,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尤其是在爬升階段,正常情況下絕不會關閉這些開關。
將燃油開關切換至“切斷”位置會立即導致發動機熄火,通常僅在飛機到達停機位置、關閉發動機時,或是在“發動機起火”等緊急情況下才會作此操作。而調查報告顯示,當時并不存在任何需要切斷發動機的緊急情況。
采寫:南都記者 周敏萱 綜合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