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30歲的李女士(化名)
搭乘航班從
新西蘭的一座城市飛往廣州
誰知飛機落地還沒到10分鐘
她就突然暈厥
經機場醫生緊急搶救后
送往醫院不幸離世
事件發生后引起了
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有網友在評論區下方
分享了自己
乘坐長途飛機的經歷
“每隔一個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
“飛機快降落時整個腿又麻又漲”
也有網友在事件發生后表示
這是“經濟艙綜合征”
“十多個小時真得多走走”
“易栓體質就要注意活動”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白云醫院ICU主任彭曉紅表示 ,李女士的悲劇與她在飛行途中長時間久坐有關,很可能是引發了肺栓塞。肺栓塞這一“沉默殺手”,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
圖片由AI生成
簡單來說,肺栓塞就是肺部的血管被 “東西” 堵住了。最常見的 “堵路石” 是血栓,而且這些血栓大多來自下肢的深靜脈。比如長期躺著不動,下肢血液流得慢,就可能形成小血塊(血栓)。一旦血栓掉下來,會跟著血流跑,最后卡在肺動脈里,把血管堵死。
除了血栓,少數情況也可能是脂肪、羊水甚至空氣變成 “塞子”,但相對少見。
類似的肺栓塞事件
并非個例
來自浙江省的創業者張先生,體重260斤,長期久坐剪輯視頻且頓頓吃外賣,今年2月倒在路邊。送醫時他情況危急,各項指標都指向肺栓塞。好在經過醫院全力搶救,成功脫離危險。
還有同省27歲的小于,今年5月騎行摔傷腿部后在家臥床休養,接著又久坐辦公,兩周后突然出現嚴重胸悶、氣急等癥狀,確診為肺動脈栓塞。經過肺動脈溶栓吸栓手術等治療才順利出院。
哪些人容易被肺栓塞盯上呢?
久坐不動人群:長途飛行、長時間開車、久坐辦公等情況,都容易使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肥胖人群:體重超標會增加下肢靜脈壓力,導致血流緩慢,更易形成血栓。
長期臥床人群:術后、癱瘓患者等長期臥床,下肢活動減少,血液循環受阻,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有不良生活習慣人群:吸煙、飲酒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受疾病影響人群:患有腫瘤、腎病綜合征、心衰等疾病的人,身體處于特殊狀態,也容易發生肺栓塞。
受藥物影響人群:正在進行口服避孕藥、激素治療等的人群,也需要格外注意。
如何預防肺栓塞的發生?
動起來:久坐1小時,就活動5分鐘,做做踝泵運動(腳尖上下勾動);長途旅行時,每隔2小時起身走動。
控體重、戒煙酒:肥胖是血栓的“幫兇”,通過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吸煙損傷血管,應主動戒煙。
多喝水:每天飲水1500-2000ml,避免血液黏稠。
高危人群注意事項:術后患者、長期臥床者要遵醫囑使用抗凝藥物。同時建議穿彈力襪、使用間歇性氣壓裝置,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圖源:央視網
肺栓塞從不是
遙不可及的疾病
它就潛藏在久坐、久臥等
日常細節中
動起來、防起來
才能真正擺脫這一“沉默殺手”
暑假活動推薦
▍深媽幫(qumogu)綜合整理自央視網、新聞坊、杭州日報、幸福福田、廣州廣播電視臺等
▍圖文如侵權,聯系即刪,轉載須標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