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18時20分,廈門航空MF8580航班(上海虹橋-泉州晉江)即將滑出跑道,機艙內,一場驚心動魄的緊急救援有序展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專家孫源主任、董士奎主任與機組人員、熱心醫務人員合力施救,成功助力挽回突發心跳驟停旅客生命。
生死時刻:旅客突發心跳驟停命懸一線
7月7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專家孫源、董士奎按照工作安排從上海前往晉江。就在飛機等候起飛指令滑出跑道之際,與孫源同排座位的王先生(化名)突然陷入昏迷。鄰座乘客發現異常后,第一時間向身為醫生的孫源求助。
彼時,45歲的王先生仰靠在座椅上,面色蒼白如紙,嘴巴微張伴有抽搐。孫源立即對該乘客進行體檢,發現患者神志喪失,呼之不應,大動脈搏動消失,初步判斷心跳驟停,果斷說道:“患者反應極差,必須立即平躺!”
前排坐位上的董士奎得知情況后迅速起身趕到后排協助孫源與乘務組一同將王先生轉移至過道平躺。 經進一步檢查,患者大動脈搏動不可觸及,呼之不應,口唇發紺,但仍有呼吸,嘴角不斷溢出白色泡沫,并有咬舌動作,符合心跳驟停診斷,情況十分危機。
時間就是生命,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拉開帷幕。孫源當機立斷,跪地開始胸外心臟按壓。他的雙臂如機械般精準有力地按壓,每分鐘100至120次的節奏,仿佛是生命的鼓點,在與時間激烈角逐。與此同時,董士奎固定患者頭部使其后仰張口,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始終跪守在其頭部旁,用雙手穩穩托住下頜,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導致窒息,使用乘務員遞過來的氧氣面罩。空姐一邊協助搶救一邊給患者鼓勁:“先生,堅持住,你是馬拉松選手,最后一百米了,一定要堅持住。”
客艙瞬間化作了臨時搶救室。經過兩輪共60次按壓后,掌握急救技能的汪女士主動接替幾乎力竭的孫源,進行了第三輪按壓;當心內科陳醫生趕到時,孫源又迅速投入第四輪體外按壓循環。心肺復蘇對按壓頻率和力度要求極高,每一次按壓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渴望。大家默契配合、接力救援,盡管一次次的大力按壓讓手臂酸痛難忍,但沒有一人退縮,始終保持著救援動作的標準與連貫。
在心內科醫生為患者完成腎上腺素肌注后,董士奎趁患者保持自主呼吸的間隙,與空乘人員小心翼翼地將患者從狹窄的過道轉移至較為寬敞的機艙門口,協助空乘人員,繼續心肺復蘇搶救。這時,艙門打開,機場航空醫生迅速到位,開放靜脈通道,心電監測,靜推腎上腺素,并立即為患者進行2次除顫。
期間,在機場航空醫生準備設備的同時,孫源、董士奎的協助救治一刻也未中斷。這場持續23分鐘的空中救援,凝聚著多方的強大合力。
▲董世奎:左一黑色衣服
乘務組高效協調、旅客主動援手、地面保障爭分奪秒……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每一個行動都關乎生死。然而,最令人動容的,是醫務人員在專業領域外的本能反應。他們跪地施救時的堅毅、托舉下頜時的專注、持續跟進時的執著,生動詮釋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
“當時只想著‘我是醫生,必須上,每一個醫務人員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挺身而出’。”孫源和董士奎樸素的話語,道出了醫者最純粹的使命擔當。在他們心中,無論何時何地,救死扶傷都是天職,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
目前,王先生生命體征平穩,度過了危險期。這場緊急的生死救援,孫源和董士奎醫生用實際行動證明,醫者仁心不僅體現在手術臺前的精湛技藝,更彰顯于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
本文綜合自:福建省晉江市醫院
微信編輯:泰妮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