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三年多,烏克蘭一直苦于彈盡糧絕。
這次,難得在美俄博弈中,特朗普這回撒手鑼一擊,公開宣布要給烏克蘭再運送一批防御性武器,還提到會考慮推進新一輪對俄制裁。
澤連斯基見狀,大手一揮,竟然對五家在華注冊的中國企業下了重手,一口氣將它們列入制裁黑名單,凍結資產、取消許可,連文化交流和科學合作都被罩上“一刀切”的禁令。
據外媒消息,烏克蘭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在一次防空行動中,烏軍從被擊落的俄制無人機殘骸里找到了“中國產零件”,據此認定這五家公司與俄軍有關聯。
然而,這話術聽上去好像鐵證,但細究起來,“證據”卻漏洞百出。
畢竟,中方作為世界頂尖的制造業強國,民用零件流經全球,誰也擋不住貨物被轉賣給第三方、再走私到俄羅斯。要真查起來,先把美國、日本、德國那些供應商一網打盡,那不是更準嗎?
有意思的是,真正讓人看得出套路的,是小澤同學時機配合得恰到好處。7月3日,特朗普才對普京大發雷霆,口氣轉變得很快,稱自己對俄方態度很不滿,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自衛。
這一下,烏克蘭就趕緊“表忠心”。
對中企制裁,就是一張漂亮的“投名狀”。澤連斯基很清楚,美國要給的“防御性”武器并不多,最多十來枚“愛國者”導彈都是極珍貴的戰術儲備,想多要就得不斷在政治上討好特朗普。
另一層意思,也在配合西方輿論戰。歐美一些政客最近整天吆喝“中國在背后撐俄軍”,就等著有人給出“實錘”。
澤連斯基這番動作,恰恰讓那些質疑中方的聲音更有“佐證”。可惜,這種基于猜測的政治操弄,不但沒給烏克蘭人民帶來任何實質幫助,還可能斷了中烏本來就脆弱的經貿往來。
從經濟角度看,中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2023年雙邊貿易額接近80億美元。烏克蘭的谷物、金屬、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出口仰仗中國市場;戰后重建更離不開中國的直接投資和成套技術。
現在,一朝翻臉,不僅那些被制裁的企業損失慘重,整個烏克蘭市場也會因此打上“高風險”標簽,其他中資企業恐怕也要打退堂鼓。
再說更微妙的一點:中方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少數能介入調停、推動停火談判的大國。若烏克蘭一味對中方下手,無異于把談判大門狠狠關上。想靠美國撐腰的澤連斯基,恐怕要付出更高的政治代價。
畢竟當美國用完烏克蘭這張棋子,剩下的只能是無情的“局中局”。
有意思的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5月,澤連斯基就對74家來自中國、伊朗、烏茲別克等國的實體實行過“打擊”,當時中國只有一家企業被牽連,中方強烈交涉后,烏方也沒拿出明確證據,結果不了了之。這次要一次性制裁五家,看上去動作更大,但操作邏輯雷同:先扣個大帽子,再加大美援籌碼。
話又說回來,澤連斯基這樣做,是“以毒攻毒”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答案不言自明。
美國的援助不像洪水猛獸,一旦來得慢了,烏克蘭可能已經捉襟見肘;中方則是真金白銀地給烏修路架橋、提供糧食、參與重建。現在硬要在莫須有的指控上大動干戈,不怕把中方變成“同路人”嗎?
如今戰火仍在燃燒,烏克蘭的前線士兵和百姓日夜煎熬,卻看不到長遠的和平希望。澤連斯基這種“轉彎抹角”的外交博弈,如果綁架了國家發展的未來,就叫“舍本逐末”。
轉身對華翻臉的背后,是危機中的一道自家陷阱,只有警覺的人才會意識到,被動局面只能靠自己打破,而非一次次投機取巧就能扭轉乾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