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歡呼VS市井算盤:全運會的兩副面孔
國務院批復剛落定,湖南人就開始算賬了
2029年全運會首次落戶中部,長沙成主角。湖南省體育局熊倪連說三個"重大利好",可社交媒體上#全運與房價#的話題已經吵翻了天。一位長沙工程小伙留言:"修場館我支持,但別讓我的房貸再漲!"
賽事經濟的光環,經得起算盤一敲嗎?
上海今年排滿178場賽事,官方宣稱拉動消費百億。
可翻開全球體育史,辦大賽更像一場豪賭——2004年雅典奧運虧空80億美元,2016年里約奧運負債21億美元,連國內九成馬拉松賽都靠政府補貼續命。
長沙奧體中心開工儀式上,6.5萬座的"中部最大體育場"聽著氣派,但株洲五金店張老板在抖音直播里嘀咕:"我繳的稅夠買幾張開幕式門票?"
高鐵建設倒是實打實的利好。長贛鐵路明年通車后,長沙到廈門將從7小時縮至5小時;黃花機場T3航站樓工地晝夜趕工,四小時航空圈觸手可及。
可當專家們高喊"賽事刺激經濟"時,湖南人更關心南昌的前車之鑒——2011年南昌城運會主場館,如今工作日客流不足百人。場館保潔員劉春梅向地方媒體訴苦:"去年光滅蚊藥就灑了三百斤。"
2023年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省統計局數據),賽事總預算秘而不宣。參照廣州亞運會的賬單就夠嚇人:總投資1200億,每年維護還要燒掉8億。
湘潭的網約車司機陳建國最怕堵車:"現在全城挖路修地鐵,等運動員走了,這些工地會不會變‘爛尾景觀’?"
經濟學者預測的千億增量,落到市井攤販的鍋里,怕是不夠煎熟一個荷包蛋。
某些城市把大賽當"速效美容針",效果堪比濾鏡美顏。
成都大運會的確讓寬窄巷子游客暴漲,但青羊區菜販周玉蘭的賬本上寫著:"菠菜批發價漲三成,游客嫌貴不買菜,全爛在筐里。"
青島借2008奧帆賽轉型旅游城,珠海靠國際賽車節帶火改裝業——成功案例有,但復制黏貼準出事。
湖南的工程機械占全國三成份額,芒果TV節目火遍全網,非要學上海搞賽事轟炸?
中南大學應屆生李雯的求職記錄截屏在網上瘋傳:7份offer最高月薪4500。"獎牌榜排第幾,能讓我的工資漲五百嗎?"
我在長沙開民宿的表叔,聽到消息就把房價調高20%。
可狂歡后的冷清更致命。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主會場的某五星酒店,淡季房價打三折還送自助餐。員工王海平透露:"除了開年會那幾天,游泳池里都能釣魚。"
熊倪說的"提升城市品質",老百姓的理解很簡單:地鐵末班車多開半小時,比造十萬座體育場實在。
#全運經濟#的熱搜底下,兩撥人吵得不可開交。
樂觀派曬出長株潭城軌規劃圖:"三城融合快進十年!"
冷靜派甩出希臘破產新聞:"雅典奧運的債還沒還清!"
或許該問問每個納稅人:你愿意用自己的公積金,給城市買塊"金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