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光盤狂歡背后,二手房東在寒風里數著降價通知
從搶購到觀望:上海二手房主的艱難抉擇
新盤開盤即罄的火光越亮,隔壁二手房市場的陰影就越刺骨
上海樓市像被點燃的干柴。
十余個新盤爭相上演"日光"奇跡,綠城·潮鳴東方、上海壹號院、康定壹拾玖這些名字在房產圈瘋狂刷屏。
而就在這些售樓處慶功宴開席的夜晚,一街之隔的中介門店里,許多二手房東看著手機上第37次降價提醒,默默關掉了屏幕。
新房市場的火爆和二手房的寒冬在這個5月形成魔幻的對沖,我們查閱了百余組真實成交數據,發現了令人后背發涼的真相。
楊浦濱江的霓虹照不進次新房的寒冬
保利海玥外灘序98開盤當天223套房源清空,12.6萬/㎡的洋房引得富豪排隊刷卡。
馬路對面的陽光城檀悅101業主王先生,卻在中介苦勸下調低了掛牌價。
"同是12萬+的單價,對面是新洋房,我是五年次新高樓。"
他的145平三房掛牌整年零帶看,近期掛牌量卻突增到12套。
更具沖擊的是三公里外的東外灘一號,這個曾被炒到10萬+的網紅盤,現在掛9萬都難出手。
最新成交的那套93平小戶型,單價跌穿8萬大關,比隔壁新盤便宜近40%。
而真正在寒冬里跑出量的,是隔壁的動遷房農房萬豐公寓。
這個被詬病"兩梯五戶""戶型奇葩"的小區,今年前五個月成交19套的秘密寫在價格上——6.8萬→5.9萬→5.5萬的三級跳。
剛需客李女士剛以278萬拿下低樓層兩房:"新房總價夠買這里四套,孩子上學能落戶就行。"
數據揭示著殘酷法則:品質次新與新房價差需超35%,動遷房則要砍到對折,市場才會施舍些許目光。
桃浦新盤的火把點燃了二手房價的引信
潤云金茂府開盤當天,88套疊墅被搶購一空的盛況刷屏朋友圈。
就在業主群歡呼時,僅隔圍墻的復地香梔花園業主陳先生,正咬著牙簽下第3次調價協議。
"去年下疊還能掛2000萬,今年3月隔壁張總1790萬急拋都算幸運。"
中介電腦屏幕顯示,小區13套在售房源里已有5套標上"房東急售"。
看著潤云金茂府1700萬起跳的新房價格,陳先生最終把360平下疊調至1680萬:"總不能比新房貴吧?"
兩條街外的安居金祁新城卻完全是另番景象。
這里上演著"總價每降10萬,帶看量漲三成"的生存邏輯。
房產中介小王翻著系統記錄:"春節后成交23套,60%是270萬以下的搶手房。"
我們拿到的最新成交報告顯示,這里的套均總價從去年400萬驟降至270萬。
剛需買家黃先生道破天機:"新盤門檻夠買這里六套,地鐵口能住人的二手房只剩這種了。"
市場的雙向絞殺從未停止:疊墅業主每賺100萬利潤,周邊次新房就要蒸發同等市值。
靜安豪宅日光映照下的平行世界
當康定壹拾玖193平四房以3100萬高價秒光時,一路之隔的金融街靜安中心業主林女士苦笑刷新掛牌頁面。
"我掛價比新房低800萬啊,四個月只有兩撥人來看過。"
這個曾對標豪宅的次新盤,精裝大平層現在單價13萬都成了妄想。
真正在暗流涌動的是兩公里外的姚西小區。
我們拿到的最新成交檔案里,這個三十年房齡的老破小正在上演"高樓層6.6萬、低樓層5.6萬"的定價分裂。
負責該片區的業務經理點破玄機:"帶學區的老破小和16萬+新盤早不在一個宇宙。"
上月成交的6套房源中,4套買家明確表示:"掛戶口專用,租出去抵月供。"
房產經紀人老張的臺賬本揭穿行業隱秘規則:"離新盤三公里內的二手房,必須比備案價低三成才有活路。"
更殘酷的淘汰賽已在暗處開打。
鏈家后臺數據顯示,5月楊浦、普陀、靜安三區二手房調價占比達78%,其中86%是降價。
但降價也救不了所有房源——超五年房齡的塔樓大戶型淪為"僵尸盤",即便價比新房便宜50%也少有問津。
業內流傳著黑色幽默:如今賣二手房要像避開雷區般繞開新盤。
而那些擠不進售樓處的普通買家,正在瘋狂淘洗300萬內的老破小。
畢竟當新房總價站上1600萬時,底層剛需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下擊穿地板價。
午夜的外灘序98工地依然燈火通明。遠處中介門店玻璃窗上,新貼出的"房東直降80萬"海報在霓虹燈下忽明忽暗。兩個市場間的鴻溝正在擴大,某種共識卻在買賣雙方間悄悄形成:新房日光越瘋狂的時候,二手房東就該越用力地撕碎心理價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