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前篇:
楊成武回憶提及的,一個團的指揮所觸雷被炸死大半。說出來真是觸目驚心。團指揮所是兩千多號人的神經中樞,怎么不能珍而重之?
戰斗前要勘察選點,實際開設時要再次確認周圍地貌地物和火力穿透條件,你不能放在敵軍炮口或是機槍火力之內吧。還要配備好通信、偵察、警戒等必要指揮和自身保衛力量。
粗略地講,只要其中任意一個環節,按照正規軍事條令或者基本的戰斗經驗來辦,就不會把指揮所弄到敵軍留下的雷區送死,那時國軍還不是49年的棄甲曳兵之師,撤走時留下雷區或是制造路障以及其他障礙,這是行軍作戰的基操。
說明什么問題?這個團的領導層都沒有什么戰斗經驗,至于軍事科班培訓,就更不要提了。不光對敵人沒有清醒判斷,自己也不知道該咋打。一腔血氣之勇,恨不得扎到最前沿火力點掛著望遠鏡指揮,說難聽點就是心里沒底。
鄭維山到3縱,接手的就是這樣一副攤子。
不能說是爛攤子,楊成武的功力不白給,在一分區當了七年司令,在拉班子建部隊打造根據地上,在晉察冀是第一號人物。
有兵有糧有地盤,有干部有后勤有情報,諸料齊備,考驗最高指揮員水平的時候到了。
三、鄭維山點鐵成金
開篇我們就講鄭中將的戰略思維,3縱最缺的就是這個。
朱老總勸鄭維山留下,給鄭維山指點了幾個迷津:
第一,鄭維山聽老領導李先念的許諾,跟劉鄧大軍南下能當江漢縱隊司令員,也就是說追求一個野戰部隊主官的位置。朱老總直接許諾讓他在華北也當縱隊司令,同樣都是司令,就不要遠涉江湖了。
大概鄭中將心里也明白,一別數年,當年中原軍區被打得褲衩都丟了,核心原因是沒有高手居中主持?,F在去到底能有多大起色,說不準。主要是老恩師徐帥不在……
鄭中將雖說脾氣也耿直,卻比郭鐵匠靈活多了,該回頭時就回頭,不會明知山有虎,硬往嘴里送。有級別較低資歷不夠的因素,也和本人修養有一定關系。
第二,要他學習正規化作戰的軍事理論。
鄭維山回憶朱老總第二次與他談話,說他隨手拿起一本翻舊了的蘇軍戰斗條令,親筆題上“努力學習”四個大字,教導鄭維山說:“部隊作戰不但靠勇敢,還要利用戰斗間隙提高戰術技術。高級指揮員更要注意學習……”
千般用火萬般鍛,朱總點透最難關。
32歲的鄭維山已有15年戰斗經驗,到了突破境界找準最后發展方向的時刻,朱老總話雖不多,微言大義,把鄭維山推到正確軌道上來。
少奇同志猶嫌不夠,也找鄭維山談話,說晉察冀只剩3個野戰縱隊(1縱已歸還劉鄧大軍建制),你帶好一個縱隊就等于帶好晉察冀的三分之一。
老實講,少奇同志這話有點夸大。晉察冀的野戰部隊賬面上雖然只是3個縱隊,但還有大把的各軍區獨立旅獨立團,總兵力仍有20多萬人。不過鄭維山心里明白,這是對他地位的認可。
兩位中央領導這么打氣鼓勁,還有什么說的。
鄭維山到3縱后兩個標志性的動作。
第一是大清河北系列戰役。
此戰是晉察冀軍區重設野戰軍后的首仗,作為這場戰役的籌劃者的楊得志和時任參謀長耿飚,他們的回憶錄中都沒有重點介紹。原因無他,戰役目標過大,張口太大,自身能力不夠,打成了消耗仗而沒有成建制大規模殲滅國軍。
但鄭維山在回憶錄中卻不吝筆墨,詳細描寫了他指揮3縱參與此戰的考慮、經過和戰果。經過和戰果不重要,重點是參戰的考慮。
鄭維山給這場戰役賦予了兩個意義:一是主動進攻。二是找到進攻的切入點。
他分析說,大清河以北處在國民黨軍控制的北平、天津、保定三個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國軍得之,則能將平津保三地聯成一片,把晉察冀解放區中間切斷。我得之,則可同進牽制平津保三城的國軍主力,使之無法遠顧。
以往晉察冀我軍被動應招,要么是攻打固定的敵城,如打歸綏、包頭、大同等,要么是敵來攻我則救之。幾乎沒有主動進攻、調動敵人的籌劃。野戰縱隊稱不稱得上野戰,善于主動進攻是不可或缺的戰略素養。否則,就算換了番號,也只是戀棧之駑。
選擇進攻切入點,又非常考驗縱隊以下各級指揮員尤其是縱隊司令員,敢于主動進攻但動輒墮入敵之重兵堅城之下,那不叫善于進攻,那是莽夫送死。
鄭維山率3縱向西線進攻吸引敵之主力,把3縱帶到了正路上,這是他的開創意義之所在。
雖然大清河北系列戰役并沒有打好,但仍強調之,因其意義不在于戰果而在于啟發思考、帶到正軌。
第二是淶水戰役。
這場仗,正式確立了3縱在華北第一主力的地位??烧f之處甚多。
比如晉察冀野戰軍為什么頻頻出擊大清河以北,尤其是保定以北,3縱1947年12月殲滅傅作義虎頭師新32師這一仗,是3縱第五次出擊保北。
有人以為,這里地形條件好,有山有水利于我軍機動作戰,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
鄭維山則認為,這是逼不得已。此地地形復雜,鐵路、公路和河流交織,遠處又有太行山阻隔,戰場地幅不大,利于敵軍快速集中而不利于我軍在運動戰中尋機殲敵。鄭維山大膽地說,毛主席的大踏步進退的運動戰思想在這里都受到限制。
那為什么還要打呢?
戰略價值大,一出保北,北平國軍必然出動。我在戰術上縱然有些不利,但只要握住這個指揮棒,一動則敵動,打哪則敵援哪里。既可創造殲敵機會,更能從戰略上吸引調動敵之主力。
部隊的作戰經驗,就要靠這種超出常規認知的仗來一次次鍛煉,進而形成肌肉記憶。
這是鄭維山給3縱注入的最寶貴東西。
鄭維山篇完結。預告下期內容:
華北新1縱、6縱、7縱名不見經傳,3位司令員年齡資歷和建國后經歷出奇一致。徐帥帶來的晉南三兄弟,在華北主力面前成色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