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前篇:
(前面所有篇目都可在這鏈接中找到)
若論崛起過程之傳奇性,無人能出鄭維山之右。這位紅四方面軍的猛將,1937年到晉察冀軍區工作,居然一直在隨營學校工作,當教導團長,而沒有到一線野戰部隊指揮作戰。這冷板凳一坐就是八、九年之久。
不過鄭維山并沒有破罐子破摔,自己用心琢磨用心積累,后來出山之時居然練就一身本事,幾乎是出道即巔峰,蓋過了晉察冀所有縱隊司令。
一、干電池的戰略思維
鄭維山于1947年6月任整編后的3縱司令,轄7、8、9旅。
鄭維山對于集中兵力作戰的認識,和黃永勝略有相似之處。但他說的更委婉,考慮的更全面。
黃永勝更著意于不能集中兵力作戰,到處被動應付。似乎應甩開根據地的包袱,把偉人不計一城一地得失的思想貫徹到底。然而解放戰爭之初,真的可以隨意拋棄根據地嗎?
鄭維山則認為,晉察冀軍區把9個野戰縱隊分成兩面,第一野戰軍4個縱隊放在北平以西,對付傅作義和北平國軍,主要是保衛張家口一帶核心解放區。第二野戰軍5個縱隊放在平北、冀東、熱河,對付國軍向熱河一帶進攻,配合我軍搶占東北。
鄭維山評價說,這種部署是分兵御敵,是保守的、被動的。但是,從晉察冀軍區擔負的任務看,這又是必要的、正確的。此論出自鄭維山中將的作戰筆記《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看似兩面都說好,說了個中庸大道等于沒說。但筆者以為鄭中將是話里有話的,有些未盡之意并沒有說透。
兩者的評論要深入地、全面地看。黃永勝的評價,是其子后來寫的傳記,出版于2010年,當年晉察冀的主要領導人都已謝世,評論當年自是少了許多顧忌。鄭維山的作戰筆記撰寫時還有不少當事人在,字里行間有許多放不開。
從中更能看出鄭維山的可貴與尊重事實,盡管他在奧運期間也受過一定挫折,心氣有些消沉。
鄭維山道出的難處,也是當年聶帥無法很好解決的大難題。
保住張家口核心解放區,是生存問題,必須解決。但出兵熱河、支援東北,又是中央定下的政治任務、戰略拓展任務,不干又不行。沒辦法,只能兩面分兵。
聶帥的應對是被動的、套著枷鎖的,小黃將軍的態度是自由的奔放的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但考慮并不全面。
鄭維山的思考是帶有探索意義的,除了兩面分兵和甩開根據地機動作戰,是不是還有中間路線呢?
答案肯定是有。
1946年在晉冀魯豫和華中軍區,大都面臨同樣的形勢。這兩個軍區都做的比較好。劉鄧主力一直在冀魯豫一帶機動作戰,兵鋒一度越南隴海鐵路線打到皖北重鎮亳州。既保住了核心根據地未失,又能向國軍重兵把守的城市發動攻擊,比如臨浮戰役、上黨戰役、邯鄲戰役等等,還能在野戰中打出定陶戰役、羊山集戰役(此戰時間有點寬泛,是1947年7月的事)這種全殲國軍一個整編師的漂亮仗。
劉鄧大軍野戰主力只有6萬多人(2、3、6、7縱,1縱在晉察冀,4縱配合晉綏作戰),遠少于晉察冀部隊,而且也分兵了,面臨兩個方向國軍的壓力,照樣打的挺好。
劉帥的指揮思路既不是甩開根據地不管,太行太岳等老根據地一直沒丟過;也不是分兵死守,在魯西南殺得七進七出,十幾倍于劉鄧主力的國軍就是奈何不了劉鄧。龍鳳戰役,劉帥以敵我相當的兵力硬扛邱清泉第5軍和胡璉整編11師,與之相類的戰例有東北民主聯軍死守四平硬扛新1軍、新6軍和71軍,孟良崮戰役華野對戰5、11、74師三大主力。時勢有不同,但劉林粟三位都能在絕境中分別找到不同的辦法,這就是水平。主動應招,而不是被動應對。
二、3縱的成色
冀中部隊一共組建了5個旅,分別是楊成武縱隊的11、12、13旅,黃壽發縱隊的1、2旅,兩個縱隊分屬于第一、第二野戰軍。
說到這里也是挺難理解的。
9個野戰縱隊,總體上分兩野戰軍,一個顧東一個顧西,有現實需求。但同一個軍區的野戰縱隊卻要分兩個方向,這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或許有地理相近的因素?冀中軍區和東西兩個方向去各有接壤之處?就像冀晉縱隊一樣也是劈成兩半。
但從兩個冀中縱隊的領導成員配置上,似乎聶帥并不是成立兩個獨立縱隊的考慮,楊成武縱隊的領導構成是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林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副參謀長陶漢章,黃壽發縱隊領導構成是副司令員黃壽發、副政委帥榮、參謀長劉秉彥、政治部主任譚冠三。李志民不久即任縱隊政委。
更像是一個整體的領導班子分成兩部分,執行兩個方向的任務,時機成熟后要重新聚成一個大縱隊。
后來整編,聶帥又格外偏愛格外照顧,把從延安來的教2旅的5團、獨立團(是原來晉察冀部隊)編入3縱。楊成武大施經綸之手,從陳正湘縱隊弄過來一個成熟的旅。一番操作,把幾乎全是新兵、游擊隊的3縱底子加厚了一些。
到1947年初,人湊齊了,有一個大縱隊的數量,質量仍談不上強。
眾所周知,一支部隊的戰斗力構成,有如下主要因素:
1.指揮員的軍事水平。
2.正規化的組織水平。
3.科學的技戰術訓練。
4.健全完善的供應保障條件。
5.部隊的凝聚力、士氣、內部關系、協同作戰熟練度等。
6.充分的、多種類型的戰斗經驗。
以及其他。
楊成武上將回憶當年3縱作戰,他極力向聶帥爭取打大同集寧的任務,為了鍛煉部隊。
冀中軍區是被日軍殘酷掃蕩導致主力撤離后,幾乎重新建立起來的,各種支撐條件都很差,部隊主力都是剛剛招募的新兵或是縣大隊這種成色。部隊沒有統一的軍裝,作戰沒有經驗從零開始摸索,尤其缺乏攻堅經驗、缺乏運動戰經驗,遇到強硬對手很難打出什么戰績。
比如楊成武回憶提及的,一個團的指揮所觸雷被炸死大半。說出來真是觸目驚心。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