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道和首戰0比3不敵韓國相比,國足次戰0比2日本的比賽有了明顯的改變:其一是戰術層面,包括5后衛的陣型使用,在防守層面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二是球員思想更加統一,整體的防反戰術及偶爾的中高位壓迫也在進攻層面帶來了效果。
從比賽呈現的內容來看,目前的這支國足,哪怕是和韓國、日本的“本土陣容”相比,無論是技戰術能力還是個人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未來國足新任主帥面臨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
本場比賽,久爾杰維奇吸取了上一場比賽的教訓,尤其是考慮到日本隊出色的控制力,雖然官方陣型是442的陣型,但實際站位偏向于541的陣型,即門將顏駿凌,中后衛蔣圣龍、朱辰杰和劉浩帆,汪士欽實際上是左邊翼衛,巴頓出任的則是右邊翼衛,中場雙后腰依舊是黃政宇和高天意,左右邊路是王鈺棟和韋世豪,張玉寧突前。
和442陣型相比,5后衛的打法在應對對手調度和轉移球時有著明顯的優勢,實際上,在上一場和韓國隊的比賽中,國足的第一個丟球便是在對方左右調度的時候跟不上節奏,由此球員位置的合理性和彼此之間的距離出現了問題。
不過,這場和日本的比賽,國足的第一個丟球還是讓人非常遺憾,當時國足11人全在后場防守,且每個人的站位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日本隊精準的直塞球和出色的個人能力輕松撕破了國足防線便取得進球。
至于國足的第二個丟球,其實當時國足的防守陣型也是完整的,但日本隊的射門出現了折射進而導致了丟球。
國足在這場比賽中也有不錯的機會,其中張玉寧在比賽第17分鐘形成單刀,但他的射門被撲出,隨后韋世豪跟上的補射也稍稍偏出。此外,王鈺棟通過突破傳中或者內切射門,也給日本隊制造了威脅。
數據層面,我們來對比中韓之戰和中日之戰:控球率方面,中韓是44%對55%,中日是38%對62%;射門方面,中韓是5比15,中日是8比17;射正方面,中韓是0比7,中日是3比7。考慮到日本隊原本就有絕對的控制力,中日之戰控球率低是正常的,實際上,在18強賽期間,國足很多比賽的控球率直接在30%以下。數據對比也顯示,國足在中日之戰中進攻層面還是有了明顯的提升。
這場比賽,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國足思想比較統一。中韓之戰的問題在于,久爾杰維奇剛剛帶隊,他試圖傳遞進攻的理念,但球隊根本沒有時間演練進攻的戰術,更重要的是球隊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由此在比賽剛剛開始之后,球員們便發現他們完全打不出進攻,而球隊如何進行防反大概率也沒有太多的演練,思想的波動和混亂在所難免。中日之戰,國足的思想則比較統一,立足于防守,適度傳遞之后進行反擊,包括在下半場開場之后,國足突然加強在中前場的逼搶,也一度獲得了更多的球權和進攻機會,這些都是思想統一的體現。
首戰0比3韓國,次戰0比2日本,雖然和日本比賽時國足的表現有所提升,但各界對于久爾杰維奇仍舊是多有抨擊。
賽后,久爾杰維奇還是非常淡定的,他表示:“首先還是祝賀日本隊取得本場比賽勝利。我們知道對手日本是亞洲最強隊,我們也進行了相應的技戰術布置,隊員很努力地去執行,場上也有一些新球員,場上球員都很拼。這是我們下個周期的開始,從建隊角度來說,招了很多新球員,不能說我完全滿意,但確實從中看到了好的東西。我選擇球員除了看球員的水平,也要看國家隊的發展,同時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球員。從比賽過程來看,這是連續第二場比賽對方的第一腳射門就取得了進球。任何球隊開場就0比1落后,都會給球員帶來很大困難,但我們通過拼搏制造了射門機會,很遺憾沒有扳平比分。比賽過程是艱苦的,我們感謝球員的拼搏精神,但要從比賽里看到積極的、好的方面。”
雖然談到了下個周期和建隊的話題,但東亞杯之后,久爾杰維奇不會繼續擔任國足主帥,這是他出任代理主帥時便確定的事情。東亞杯的這兩場比賽,確實讓外界清晰地認清了國足的實力,實際上我們此前便說過,對比2026年世預賽,2030年世預賽國足實力能夠保持穩定便是幸事,這無疑給國足新任主帥極大的挑戰,但有針對性的戰術,統一的思想,全力的拼搏,以此盡可能發揮國足實力的上限,自然是方向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