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魯蜜西安報道本周,“新鏗鏘玫瑰精神”2025青少年女足發展研討會在中國女足發祥地——西安鐵一中校本部舉行,中國女足名宿高紅參加研討會,圍繞中國女足青訓發展展開深度分享。
高紅指導從青訓 “土壤” 的滋養、“選種” 的精細化,到 “培育” 的個性化,結合國內外經驗,直指當前青訓中環境規則、人才篩選、培養模式等方面的痛點,強調青訓需打破同質化、聚焦個性成長,更需回歸體育“育人”本質。
而在會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高紅指導也提出了自己對于女足青訓的深刻洞察與實踐思考,為中國女足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讓女足回家”全國女足精英交流賽舉辦期間,中國女足名宿高紅來到了西安鐵一中,和大家談起了她的足球故事,也分享了很多關于女足、關于青訓培養的觀點。不管是在研討會上,還是在與記者的對話中,高紅聊得最多的,就是培養球員的重要性。在她看來,運動員是項目的核心,也是體育運動的核心——“人才是這項運動里面最重要的元素,沒有運動員足球不存在。沒有教練、沒有管理者,也許能還能搞,但是沒有運動員,你就沒有這項運動了。所以運動員理應是這項運動里面最受關注的人,所有的政策應該圍繞他們來。”
在現有體系之下,中國女足的發展,需要決策者創造良好的規劃和發展環境。高紅指出,落實在青訓環節,土壤的肥沃程度、選種的精細化,以及如何培育,都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
高紅認同“專業化+校園足球”模式,專業化保障了競技層面的系統性,比如梯隊建設、教練資源等;校園足球能夠解決讓更多女孩子接觸足球的基數問題,政府的支持,是銜接兩者的重要紐帶,因為不管是場地投入還是青訓經費,都需要穩定的支持來打底。但她也提出,“現在大家也看到,各地政府都很支持女足青訓,可國家隊的成績卻回不到以往的巔峰。”
她認為,這也許恰恰說明前兩個環節的銜接“精度”還不夠:比如校園足球可能更多停留在“普及” 層面,和專業化梯隊的上升通道不夠順暢;專業化體系內部,可能也沒能精準識別和打磨那些有天賦的球員。
高紅認為在“專業化+校園足球”的基礎上,“我覺得還可以再做精細一點。我在國外看到的,他們那種‘自然篩選’的本質其實是人家擁有更大基數,即便不刻意篩選,天賦球員也能通過大量比賽、社區足球等場景自然冒尖。現在我們國家雖然很多大區青訓中心鋪開了,但存在訓練方式、比賽方式、流程同質化的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批量生產,沒有特點。”因此,要選出好苗子,專業化體系就要更聚焦 “個性化培養”,對篩選出的精英球員,不能用統一的訓練模板,而是針對其特點制定專屬計劃。
在選種之前,對土壤的滋養同樣重要。“校園足球有校園足球的規則,精英隊有精英隊的規則,任何比賽都有規則。首先要考慮規則的建立合不合理,其次就是遵守規則,這是營造良好青訓環境的基礎。”高紅說。制定項目規則的前提,一定是保證項目健康持續發展,而不是拍腦袋決定。“比如在一些省里有很多限制性比賽,比如學生參加過省體育局或足協下面的比賽,就不能參加校園足球的比賽。結果參加校園比賽的,都是勉強會踢球的孩子。體育部門和校園足球沒有建立好聯系,各自的比賽都不承認,這一點不利于青少年足球發展。”高紅認為,比賽是為了培養人才而舉辦的,規則制定出來得服務好項目,才能達到對人才培養的目的,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長出頂尖人才。
高紅提出,青訓的本質是“育人”,被培養成為精英國家隊的一員,意義遠不止賽場的輸贏。“那一年我們為什么感動了那么多的中國人,后來我去加拿大念書,還有好多華人碰見我跟我說,謝謝你,那個夏天給我帶來的快樂。”這些經歷讓她至今難忘,她自豪地表示:當年中國女足在亞特蘭大的綻放,不僅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女性的力量,更讓海外華人感受到揚眉吐氣的自豪,那是超越競技本身的精神共鳴。
高紅反復強調,足球比賽的意義、規則的制定,都應圍繞 “育人” 展開,而不是為了錦標主義存在——讓球員在歷練中成長,讓體育的力量穿透賽場,才是精英體育最該堅守的內核。而這一切的根基,還是在于回歸“人”。
在經歷了國家隊生涯的巔峰之后,高紅選擇出國深造,歷經加拿大和英國留學,這段經歷讓她增長了很多關于青訓培養以及如何轉型成為一個好教練的見聞。
當年高紅在加拿大上大學主修體育管理,三年時間接觸了很多社區體育的項目。“我發現,這些項目,不管是業余還是專業,所有人所有事都做得有模有樣。”從籌款、計劃到落地比賽,一群人用專業邏輯把社區體育的事兒做扎實,這本身就讓“業余”的事,看起來不業余。“一支小小的社區足球隊,教練用職業的精神去對待,比如設計入場的儀式感,給孩子發背心兒,講球隊的故事,這就能吸引他們參與,也給他們帶來一種被重視的尊嚴。原來我的業余愛好,也值得被認真對待。”像麥當勞這樣的社區小店,給比賽或者球隊贊助千元,給予它的“贊助商權益回報”,就是贈送專屬合影照片……這樣的做事態度,對社區來說,也是把體育變成社區每一分子的聯結紐帶。
現在高紅在帶女足青訓,一些方法也被她用到現實中。比如他在隊里設置了四個隊委,每天球隊開會,她會讓隊委先給隊員們開。“我就在旁邊教她們如何去當一個小領袖,如何管理好這個球隊。想從這方面啟發她們,運動團體包含的并非只有競技而已,而是涵蓋了很多很多組成部分,我認為現在對孩子啟用這樣的教育,會讓她們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過去,高紅在帶U16、U17國少女足的時候,在訓練方式上,她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過去在訓練模式上做了一個重要調整:摒棄長期集訓,改用更國際化的模式——每兩周集中訓練一次,結束后讓球員休整兩三周再歸隊,效果很好。因為我始終覺得,球員除了足球,更需要有完整的生活。所以兩周的高強度集訓后,他們需要時間放松、休整,回到自己的球隊,和朋友相處,過屬于自己的日子。而不是一直被‘圈’在集訓營里。至于這兩周的集訓核心是什么?是每一天都提供高質量的訓練環境和內容,以此達成高效的訓練成果。”
那時候,球隊的每期集訓,高紅都都要求設開營儀式,“會上我會把完整的訓練計劃、每日安排,以及這一期要達成的目標,清清楚楚地告訴球員們,讓大家心里有數。”在集訓結束之前,又會有一場專門的閉營會。“會上有個特別環節,就是播放一個小短片。片子是我一位做廣告視頻的朋友幫忙拍的,用照片和視頻串聯起她們這兩周的訓練日常、生活片段,而且是以每個球員為獨立單元來呈現的,讓每個個體的付出與狀態都被看見。這正是我想傳遞的:足球的根本,始終是人。”
在“讓女足回家”全國精英女足邀請賽結束后,高紅執教隊伍要和此次來參賽的廣州培正中學女足交手。因此,她特地去看了對手小組賽的比賽,很認真地對重點球員進行記錄和觀察。用帶職業隊的方式去帶青訓隊伍,但高紅幾乎沒有向她的孩子們描繪過職業女足的樣子。“她們現在或許無法明白語言的描述,只有未來去體會了才會知道。”
高紅也曾對這些姑娘說過,“我想在你們的人生里,留下一段巔峰體驗,和一個難忘的夏天。”她們當時一臉懵懂地聽著,高紅解釋道,一是在高水平、高質量的訓練里,你們能最大限度地釋放潛力,看見一個從未有過的、更強大的自己;二是親身體驗一次頂級職業訓練的完整過程 —— 從內容到節奏,從強度到細節,真正觸摸到高水平的感覺。高紅說:“這才是我想給他們的 ‘巔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