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馬伯庸原著中對宮廷權斗的抽絲剝繭、對李善德個體困境的微觀描摹,大鵬的鏡頭顯然更執著于"向下看"。
他沒有沉溺于朝堂權謀的漩渦,而是將聚光燈打在一個個被體系碾壓的"棋子"身上:從九品小吏李善德到民間商賈蘇諒,從嶺南荔枝農阿僮到身份成謎的林邑奴,甚至驛站里沉默的卒夫、田埂上佝僂的老農,這些在歷史長卷中連姓名都未必能留下一筆的"小人物",在大鵬的敘事里成了主角。他們像散落在大唐版圖上的星子,各自閃爍著不同的生存微光,卻又共同照亮了一個殘酷真相:所謂"盛世"的宏大敘事下,不過是由無數卑微個體堆砌的脆弱沙堡。就等安祿山一聲號角了。
白客飾演的蘇諒最是令人唏噓。這個精明的國外商人,帶著"合作共贏"的樸素愿望踏入體制的陷阱,用先進技術和商業邏輯試圖掙點錢,最終卻被官僚體系的反復無常碾得粉碎。但是他直到最后一刻仍信守承諾,用商隊拼死護送的荔枝為李善德鋪就生路。他的“江湖義氣”與體制內的“規則至上"形成了刺目的對比。而阿僮的荔枝園因為“層層加碼”說毀就毀;林邑奴這個連戶籍都沒有的"黑戶",在生死關頭用身體護住荔枝。還有驛站的驛卒和農戶,所有這些被體系視為"耗材"的存在,都在用最原始的生命力,成為了盛世的“牛馬”。
全片最鋒利也最溫柔的畫面,當屬結尾那場慢鏡頭:白發蒼蒼的李善德騎著瘦馬,懷里緊抱著最后一筐荔枝,穿過長安喧鬧的街市。花瓣簌簌落在他的肩頭,街道兩旁的百姓舉著團扇、提著菜籃,無人知曉這筐荔枝里浸著多少血淚。完美復刻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是最后妃子沒笑,甚至手指碰都沒有碰一下荔枝。千辛萬苦完成的任務,卻不過是圣人的一時心血來潮,隨口一句。
我想起了電視劇《我愛我家》里的一個片段,一位帶著眼鏡的小朋友和傅明老人聊天,這個小朋友說圓圓說:你爺爺一失誤,我爺爺就要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