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靈敏/文 張海霞 嚴孜怡/圖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指示,7月10日,長青青中華文脈傳承團于重慶市涪陵區涪州結繩非遺工坊開展涪州結繩非遺文化調研活動。
涪州結繩辦公室主任賈穎帶領團隊成員參觀涪州結繩非遺工坊。據悉,該工坊創新實施“3+3”項目特色、四大品牌構筑結繩產業鏈、五環閉環運營模式等企業體系管理建設,致力于傳承結繩古法技藝,致富一個家庭,造福一方經濟。
設計師吳柳為調研團隊介紹涪州結繩展銷中心的文創作品。這些手工藝品中不僅有采用結繩工藝的發簪、手鏈、項鏈,還有與傳統中醫藥結合的結繩香錘、迎合年輕人喜好的結繩公仔、具有地域特色的“白鶴時鳴”等系列作品。
重慶市涪陵區結繩藝術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副校長李學敏講述她與結繩結緣的故事,還為團隊成員演示編織過程。
結繩技藝采用“纏、綁、編、織、結”為主,“綰、挑、抽、穿、繞”為輔的編織手法,借助盤長結、吉祥結、雙錢結等多種形式,從而呈現各式各樣的精美作品。
涪州結繩代表性傳承人胡饒通過創立中華傳統文化企業、國潮文創品牌,帶領勤勞智慧的涪州結繩巧娘,傳播中國結繩文化,將家族傳承的“指尖記憶”變成福澤一方的“指尖經濟”。
守望精神家園,賡續中華文脈。此次調研活動有利于團隊成員近距離接觸結繩非遺文化、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切實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更加堅定傳承與弘揚寶貴文化遺產的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