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1日刊發社論,題為《特朗普關稅成本變得更加清晰的一周》,全文摘編如下:
對許多美國人來說,總統特朗普加征的關稅似乎沒有讓他們付出代價。這是因為關稅對經濟產生的連鎖影響需要時間才能顯現。而本周,隨著新數據顯示美國企業開始感受到關稅的痛,這種關稅幻覺開始破滅。
特朗普延長談判最后期限的決定并未豁免他已實施的10%全面關稅,也未取消美國對鋼鐵等特定商品的關稅。但僅現有的基準關稅就標志著美國貿易政策發生了巨大轉變。本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些關稅已開始對經濟造成損害。進口“投入要素”——即美國企業用于生產成品的商品——的成本是未來消費者物價上漲的先行指標,目前正在飆升。
今年1月至5月間,進口鋼鐵和鋁的價格平均上漲了近30%。美國約一半的鋁和四分之一的鋼鐵依賴進口。包括紡織品、皮革、橡膠和塑料在內的其他投入要素的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上漲。因此,特朗普非但沒有保護美國企業,反而似乎正在傷害它們——尤其是汽車行業以及其他嚴重依賴進口投入要素的行業。
面對投入要素成本上漲,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提高消費品價格,另一些提價就無法吸引到客戶的企業則可能需要壓縮利潤和犧牲收益。而兩種選擇都行不通的企業可能不得不縮減規模或倒閉。
由于美國企業在商品進行生產或銷售前就要在邊境為進口品買單,因此這些上漲的成本需要時間才能慢慢進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并反映在消費物價指數中。投入要素價格預示著經濟學家所說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即將到來,其影響也不會小。這在美國已初露端倪。
對企業而言,比成本上升更糟糕的是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由于特朗普不斷改弦更張,企業無法預測未來的投入要素成本會是多少。如果下個月的成本可能翻倍——或者減半,企業便很難決定是否要開設工廠、推出新產品線或更換供應商。因此,企業已開始收縮。
收回特朗普推出的所有關稅會是最佳方案。但這位總統似乎不太可能改變觀點,他似乎還決意通過威脅征收高得多的關稅來迫使其他國家作出貿易讓步。然而,成本注定會上升。到那時,保護主義的政治風向可能會改變。
一項穩定、可預測的貿易政策能讓企業制定預算、投資和發展。否則,整個經濟都會因此受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