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身體明明敲響了警鐘,卻因怕給子女“添麻煩”,硬生生把不適咽回肚里,獨自忍耐。這一忍,往往就錯過了寶貴的時機,導致病情持續惡化,最終出現轉移——患者 劉家敏 男 64歲,因長時間“吞咽困難”確診:賁門癌伴淋巴轉移,至今已11年。
2014年下半年,河南商丘的劉大爺吃飯時總感覺喉嚨里像卡著什么,咽東西越來越費勁。64歲的他,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能忍則忍,不愿給家里人“添麻煩”。他把這份不適默默咽下,一忍就是好幾個月。直到癥狀越來越嚴重:起初只是吞咽時微微發梗,到后來開始疼痛,最后只能就著溫水勉強吃些流食,這才被老伴發現了端倪,帶著他去往縣醫院檢查,醫生告知:“高度懷疑是癌。”
老伴瞬間慌了神,當即聯系在外務工的兒子。兒子趕回家后帶著父親直奔林州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得到還是同樣的結果——癌癥。
病情刻不容緩。醫院和兒子迅速商定手術方案。2014年12月2日,劉大爺被推進手術室,切除了部分食管和胃。術后的病理報告顯示:食管胃交界局限潰瘍型中分化腺癌,腫瘤浸透肌層達漿膜下,淋巴轉移。
“出現轉移了,必須盡快開始化療!”醫生的建議斬釘截鐵。然而,兒子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
據劉大爺兒子回憶說:“俺當時給醫生說的是‘先回家過個年休息休息’,其實不是!”手術室里殘酷的現實深深刺激了他:“和俺爸一起做手術的一共3人,一個手術完第2天人就走(去世)了,另一個一聽這(消息),嚇得趕緊轉院跑了!這我也嚇夠嗆”巨大的恐懼和不確定性下,他對父親撒了謊:“我就給俺爸說‘手術做完了不用給給醫院待了’,趕緊給出院手續辦了!”
就在辦理出院、心亂如麻之際,兒子在隔壁病房看到一本名為《關愛生命》的小冊子。他借來翻閱,里面關于腫瘤防治的知識,特別是袁希福院長的“三聯平衡”理念,讓他心頭一動?!?strong>我說鄭州吧,怎么著也算是個出路?!?這個偶然的發現,成了絕望中的一絲微光。出院手續剛辦完,兒子沒有帶父親回老家休養,而是直接踏上了前往鄭州的路。
2014年12月29日,兒子帶著父親來到袁希福老中醫處,一家人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拿了10天的中藥。令劉大爺和兒子沒想到的是:劉大爺能吃飯了!雖然只是開始,但這給了全家人莫大的鼓舞。
此后,劉大爺堅持繼續服藥,感覺身體一點點硬實起來,精神頭也足了。
時光荏苒。2024年4月26日,劉大爺受邀參加了“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龍年中國行”活動,兒子全程陪伴在側。這10年間,兒子心頭那根弦從未真正放松,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著復發和轉移的陰影。然而,父親卻仿佛活成了“沒事人”——在家和老伙計們打打牌,系上圍裙給家人做頓飯,沒事在村里閑逛溜達。
如今,劉大爺的生活,平淡得和村里任何一個健康老人沒什么兩樣。
這11年“沒事人”般的尋常日子,是劉大爺的福氣,也是對當初那個決斷的無聲回響。它映照出中國老人深沉的隱忍,也折射出子女面對至親病痛時的無助與果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