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新舊版本的拆機對比,把小米路由器推上風口浪尖,也拷問了小米的「良心」。
7 月初,B 站 UP 主晨鐘醬 Official 發布視頻,通過對比舊版和新版 BE6500 Pro 的內部結構發現,新版本相較于舊版存在明顯的「減配」情況:散熱片大幅縮水、內存和閃存供應商替換、射頻功放模組疑似更換為無標識版本,整體用料肉眼可見地「縮水」。
圖/晨鐘醬CzJam
但問題并不局限于旗艦機型。幾乎同時,另一款熱銷的入門機型 AX3000T 也被發現存在不同硬件版本的混賣,其中聯發科四核版被悄然替換成高通雙核,頻率、散熱乃至軟件功能均有所退步。
事件很快從數碼圈擴散至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不少消費者也開始不滿:自己手中「同型號」的路由器,可能是實質性能差異顯著的「不同產品」。而這其中最讓人感到不適的,是這些變化并未在包裝或宣傳中明確告知,也沒有通過產品型號進行區分。
面對輿情,小米客服回應稱系「正常的多供應商物料供應」且「不會影響產品功能和性能」。小米官方還迅速更新了官網商品頁,注明「倉庫隨機發貨、以實物為準」。而小米中國區智能硬件市場負責人也在社交平臺回應稱「公司內部很重視這件事」。
然而,這些回應并沒有平息用戶的不滿。
圖/微博
不少用戶指出,小米所謂的「隨機發貨」實際上還是對硬件減配的不告而售,而強調「不影響體驗」的說法也很難自圓其說。尤其在涉及中遠距離信號穩定性、軟硬件功能閹割、散熱能力下降等多個維度時,一句「體驗一樣」,并不能讓用戶心安。
更重要的是,過去,小米曾以「把配置寫在明面上」贏得用戶口碑。但這一次,在沒有任何型號區分和版本說明的前提下,面對功能性能可見的縮水,「寫在明面上」的承諾似乎被悄悄收起了。這或許也是許多人感到失望的根源。
小米路由器,減配了什么?
要理解這次小米路由器減配事件,必須從兩個「主角」——小米路由器 AX3000T 和 BE6500 Pro 說起。
AX3000T 最初搭載的是聯發科 MT7981B 芯片,這是一個四核 A53 架構,主頻最高 1.3GHz,內置 WiFi 6 網絡加速模塊的 SoC。然而近期有用戶發現,購買到的同款路由器卻搭載了高通 IPQ5018 芯片——這是一個雙核 A53 架構,同時主頻只有 1GHz。且不同于手機 SoC,至少在路由器芯片這個領域,聯發科普遍有著更好的穩定性和口碑。
圖/ OpenRouter
更關鍵的是,這個高通版本的散熱片明顯縮小,長時間運行時可能更容易出現過熱降頻的情況。甚至在軟件體驗上,新版 AX3000T 也出現了「閹割」:聯發科版本支持小米 WiFi APP 與米家 APP,而高通版本則僅支持米家,這意味著用戶失去了原有的高級路由管理功能,如智能 QoS、信道調節、設備優先級配置等。
官方雖表示這是「隨機發貨」,但用戶并沒有任何辦法在購買前知曉到底買到的是哪一版。在未做型號區分的前提下,「雙版本混賣」的實質,就是對原有配置的降級替代,且不對消費者進行告知。
相比 AX3000T ,BE6500 Pro 的減配可能還要來得更明顯。
圖/晨鐘醬CzJam
在 2024 年的版本中,BE6500 Pro 采用了大體積金屬散熱片(重 254 克),搭配高通品牌射頻功放芯片、南亞科技內存與華邦電子閃存,是一款典型的高規格 WiFi 6 路由器。而 2025 年新版則在多個關鍵零部件上進行了調整:
- 散熱片縮水約 41%,重量僅剩 149 克;
- 射頻功放芯片換為未知品牌型號;
- 內存換成力積電子;
- 閃存換為兆易創新。
如果說內存和閃存的替換更像是正常的物料切換,那散熱片的縮水是毫無疑問的。有網友就表示自己今年購買了第二臺 BE6500 Pro,與去年購入的一起組成了 Mesh,但新版大約每月都會出現一兩次斷流現象,需重啟才能恢復。因為懷疑是散熱問題,所以加裝了一個散熱底座,此后再未出現類似問題。
此外,小米在初步回應也在前幾天發布了一份《Xiaomi 路由器 6500Pro 性能測試報告》,初步顯示,在空曠或近距離場景下兩者性能差距不大,但在中近距離的5G頻段RvR測試中,上傳和下載速度均弱于舊版。
圖/小米
如果說「減配」可以用「供應鏈策略」來解釋,那么「功能差距不告知」「不同硬件混發」本質上就是對用戶知情權的回避。用戶購買時支付的是「原價」,拿到手卻可能是「減配版」,這才是讓人不滿的根本原因。
一臺路由器的體驗,靠的可不只是「跑分」
很多人買路由器,往往看幾個關鍵詞就下單了——WiFi 6/7、千兆網口、四天線,甚至只是看個價錢。但其實,真正決定一臺路由器好不好用的,往往是一些你看不到的配置,比如內部散熱結構、射頻功放芯片、主控芯片的性能,以及內存、閃存等規格。而這些部分,恰恰也是小米這次「減配風波」的焦點。
首先是最直觀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散熱。很多人可能覺得,路由器不是手機,也沒什么大負載需要「降溫」。但其實,一臺路由器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在高溫環境下的運行能力。比如你家是大戶型,或者多個房間同時有設備連接,路由器就得持續高功率發射無線信號、處理多線程數據。
圖/抖音
當散熱不夠時,芯片容易出現熱衰減,簡單來說就是「變慢」「掉速」甚至「死機」。這時候你會發現,Wi-Fi 無故斷連,網頁卡頓,視頻加載緩慢,甚至只能重啟解決。小米 BE6500 Pro 減配后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把原本厚重的大鋁塊散熱片換成了更輕的版本,這看起來沒差,但在夏天高溫或者全家同時上網時,它可能就是決定「穩不穩」的關鍵差異。
另一個常被忽視的部件,是射頻前端模塊(PA 功放+LNA 低噪聲放大器)。這是負責把無線信號「放大」再發出去的核心部件。好的功放芯片可以讓信號穿過兩堵墻還能保持穩定連接,差的則可能在廚房、陽臺就開始「掉速」,甚至「掉線」,這就是你手機明明顯示有 Wi-Fi,視頻加載卻可能卡頓的原因。
如果說散熱決定的是「跑得穩」,射頻決定的是「跑得遠」,那主控芯片和內存就決定了「能不能多人同時跑」。
AX3000T 的老版本用的是聯發科四核芯片,新版本換成了高通的雙核低頻芯片。這種換法在輕度使用時沒問題,但一旦你家有電視、電腦、手機、平板、NAS、掃地機器人同時聯網,它就可能因為 CPU 跑不動而掉速、掉連接。
圖/小米
內存也是類似道理。就像手機后臺開太多應用會卡一樣,路由器的內存決定了它能同時管理多少個設備、處理多少個連接請求。一旦資源不足,就會出現網頁加載緩慢、設備連不上網等現象。
此外,很多人買路由器也忽視了軟件層面的差異。比如這次 AX3000T 高通版就只支持「米家 APP」,不支持原本更專業的小米 WiFi APP,等于丟失了不少實用的功能。這些功能表面看是「錦上添花」,但一旦你需要更復雜或者更高級的功能時,它們就變得非常必要。
總之,一臺路由器好不好用,絕不僅僅取決于「能不能跑滿寬帶」。它背后的散熱、射頻、主控芯片、內存配置,才是真正決定你家網絡穩定性、信號覆蓋范圍和多設備承載能力的根本。而這些配置一旦被悄悄縮水,體驗上的退步往往是「細水長流」,你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察覺,但用著用著就知道哪里不對勁了。
所以,這次小米路由器減配事件之所以引發如此大規模的討論,并不只單純因為「配置的降低」,而是因為它打破了用戶對品牌的基本信任:
我們可以接受品牌推出更低配的版本或者產品,但不能接受你偷偷改低。
寫在最后
小米這次路由器減配事件之所以引發熱議,歸根結底,不是「性能變差了多少」,而是因為用戶感覺被「繞了一圈」——一邊是看似不變的型號和宣傳頁面,一邊是實質性的硬件變化和體驗打折。但回過頭來看,這也提醒我們不要陷入另一個極端:只看配置表,不談實際體驗。
一臺路由器是否好用,取決的不只是它用的是什么芯片、散熱多大、內存多少,還取決于固件調校、軟件體驗、售后服務,甚至是你家的戶型結構和設備數量。你可能見過一臺「參數拉滿」的路由器,在大戶型場景下依然信號斷斷續續;也可能用過一臺「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設備,卻在多年使用中從未掉過一次線。
真正的好產品,永遠是體驗優先,而不是堆料優先。
當然,這并不是在為廠商減配開脫。相反,正因為用戶無法用眼睛看出配置差異,所以廠商更應該把變化公開說明,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這才是真正尊重用戶。
小米過去之所以贏得口碑,就在于它對用戶的誠實。但這次的減配事件,如果以「體驗無損」為由掩蓋產品本質變化,不但低估了用戶的判斷力,也動搖了建立多年的信任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