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董凱 記者 高達)7月11日凌晨,在南通海門地下20余深處,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海太長江隧道“江海號”盾構機掘進突破500環,累計進尺1000米,標志著目前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施工取得階段性進展。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海太長江隧道工程位于蘇通長江大橋下游,北起南通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工程線路全長39.07公里,過江隧道全長11.185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其中隧道盾構段長9315米,采用國產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進行施工。
中鐵十四局項目團隊量身打造的“江海號”盾構機,在刀盤刀具、主驅動、推進等九大系統實現創新攻關,配備了常壓刀盤、主驅動在線監測系統、HSP超前地質探測預報、第四代同步雙液注漿、DDCI自動拼裝裝置等多項國內領先技術。依托這些先進創新技術,“江海號”一路攻堅克難,在實踐挑戰中接受檢驗,目前已穿過立新河、珠海路,側穿立新閘,下穿江北長江主江堤,順利完成1000米掘進任務。
據中鐵十四局海太長江隧道項目盾構經理孟德鋒介紹,掘進過程中,“江海號”主驅動在線監測系統能實時監控設備運行參數,確保各項指標處于正常閾值。尤其在穿越江北長江主江堤階段,該系統提供精準數據支撐,有效保障設備穿越期間性能穩定,為盾構機安全平穩通過大堤提供保障。此外,盾構機搭載的壁后監測系統能動態掌控盾尾間隙同步雙液注漿情況,量化評估注漿效果,確保在穿越江堤等沉降敏感區域時成型隧道的結構穩定性。
經過千米掘進實踐,項目人、機、料等多方面協同效能顯著提升。項目團隊將持續利用數字盾構智慧管控平臺,統計分析盾構機在不同地層中的掘進參數,做到科學研判、精準施工,為后續穿越長江主航道段積累技術經驗。當前,“江海號”正以日均12至16米速度持續平穩推進,主機運行狀態良好,管片拼裝質量受控。
海太長江隧道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項目。建成后,將使南通至蘇州的過江通行時間由當前1小時壓縮至10分鐘,對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推動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圖片來源:中鐵十四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