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套500萬以下的套票還是1984年發行的《峨眉風光》,發行量為479.46萬,之后的郵票發行量持續上漲,沒想到下一套500萬以下的郵票竟然等了41年。
第一組食用菌還是1981年發行,發行量158.66萬,發行的時候也沒有標第一組,沒成想44年后第二組才發行,但發行量已經漲到490萬,但卻成為1984年以來發行量最少的套票,眾多意想不到對于其價格來說毫無意義,首日依舊打折了。
食用菌(二)全套4枚,發行量490萬,比上一套12套大版的絲綢之路文物(三)足足減少了100萬套,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雖然減量了,但依舊擋不住打折的步伐,首日價格為2.5元,6.25折,這個折扣確實比其他多枚套票略有縮小。
按理說減量幅度不小,一下子減少了100萬,這價格怎么也能有所漲幅吧,但卻事與愿違,這是為何?
首先,來看一下零售量有沒有縮減,本地郵局的確是減少了,但幅度不大,僅減少了16套,零售量為136套,其他的票大多為152套,減少的幅度為10.5%,比減量的幅度要小一些,減量的幅度可是17%呢!由此可見,雖然減少100萬,實際上對零售量的影響很小。
其次,市場的打折貨源從哪里來?這一直是研究打折票如何產生的關鍵性問題。毫無疑問還是從各地郵局出來的貨,這其實也是廢話,只要是真票不都是從郵局賣出的嗎?這也說明還有郵局在低價放貨,否則誰會4塊錢買的,轉手2.5賣出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
第三,490萬的量還是有不少減量空間,否則也不會打折至此。根據去年公布的蛇年生肖贈送版的發行量414萬就可以推算出,按照去年套票發行量來計算,今年480萬完全夠用。但上半年郵政偏偏一意孤行,依舊采用了去年下半年的發行量,這是對市場的蔑視,如果年初的核工業發行量降至490萬,估計行情還能好一些。拖了6個多個才減量,明顯已經晚了,行情已經被蹂躪到很難救贖的程度,如果不下猛藥幾乎無法崛起。
事已至此,發行量都已經降至1984年水平了,還能減少嗎?答案是肯定的,既然490萬還在打折,說明市場上的貨源依舊不少,自然還有減量空間。
最簡單的辦法還是從贈送版發行量來推算:
2024年贈送版:520萬
2025年贈送版:414萬
贈送版減量幅度:20.4%
以此幅度推算2025年套票最低量:
12套大版:478萬套
16套大版:529萬套
2套大版:460萬套
1套大版:468萬套
小型張:398萬套
而今年實際發行量有沒有達到這個減量幅度呢?答案是否定的,12套大版減量后的發行量490萬,依舊高出了12萬;16套大版上半年最少發行量590萬,多出了61萬套;套票小版則多發了52萬;2套大版(動畫系列)多發了40萬;小型張多發了72萬。這是按照今年預定量等比例減少而計算出的結果,但郵政我行我素,雖然預定量銳減,但發行量卻沒有相應減少,這樣一來,盡管今年發行量看似比去年略少,但市價還不如去年,整體行情更差,說到底還是因為市場上貨源太多導致。尤其是上半年,發行量沒有明顯減少,而預定量至少減少了80萬套,可想而知這多出來的量會如何處理,除了零售外,剩下的難道都做成產品冊嗎?誰買呀?最后還不是被一些郵局低價批發給郵商,只有這樣,市場上的打折票才能源源不斷的出現。
今年下半年發行量肯定會減少,并且按照預定量減少的比例接近所推算出的發行量。但可以想象,去年預定量較多的前提下,郵票都打折,今年雖然減量了,幅度還不小,但預定量也大幅度減少,貨源也許會在大幅度減量的前提下,略有減少,但依舊還是不少的,而且隨著集郵者的減員,市場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少。事實證明也是如此,490萬還在打折,說明減量空間依舊巨大。
減量的終極目標就是滿足剛需即可。預定量+零售零+首日封+庫存+年冊(零售版),按照今年的預定量,可能連300萬都不到,那么套票有400萬足以了。減量至490萬明顯還是超出太多,不打折也不可能呀!下半年大幅度減量的帷幕已經拉起,拭目以待郵政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吧!
來源:郵海浮云_新浪博客
免責聲明:本文章源于互聯網公開信息,不代表本平臺最終觀點
注:以上為中國郵政集郵網廳入口,本號僅提供資訊及直達入
↓↓↓ 辨 偽 研 究 必 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