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重返太平洋”(REFORPAC)演習于2025年7月10日啟動,集結近300架軍機及數千兵力,覆蓋西太平洋25個前沿據點,規模創冷戰以來新高。此次演習本質是對冷戰時期“部隊重返德國”(REFORGER)模式的復制,旨在模擬“與中國爆發高端沖突”時,驗證跨戰區快速兵力投送與分散部署能力。其核心戰術概念“敏捷戰斗部署”(ACE)要求將大型機群拆解為小股部隊,依托太平洋島嶼的二戰遺留機場實施“跳島式”機動,試圖規避解放軍遠程打擊。
有關這場演習的主要消息,都是在2024年10月出現的。當時多家美國軍事媒體做了報道。但有關消息,淹沒在總統大選鬧劇的喧囂中了。
盡管美國總統更迭,但演習計劃一直在推進。也體現出民主共和兩黨,以及拜登、特朗普兩任總統,對中國方向的備戰都是高度重視和支持的。
到了2025年六七月份,美軍駐日本三澤基地,以及駐場的第18航空軍,陸續放出了一些消息,準備營房和設施,迎接即將來到的大隊人馬。根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澳大利亞將及參與演習,臺灣當局也打算有所動作,呼應美軍。顯示出第一島鏈仍是美軍設定的主戰場。
美軍高調宣傳的“300架軍機”實則為復合型編隊,雖然聲勢浩大,但暴露出三大結構性缺陷。
首先是作戰機型比例失衡。按照300架的數量,實際作戰飛機約200架,其中僅24架F-22(1-2個中隊)及60-80架F-35構成五代機主力,余下多為F-15/F-16等三代機。其他都是支援性的加油機與運輸機。而解放軍殲-20現役數量已達210架,配備氮化鎵雷達與超視距空戰體系,在西太局部空域已形成質量優勢。
重返太平洋演習籌備耗時9個月,出動飛機數量不過300架。戰備程度之差觸目驚心。美軍各機種的作戰完好率都不理想,B-2轟炸機在襲擊伊朗之后,其中一架因為故障被迫降落在夏威夷。精心維護的隱身轟炸機部隊尚且如此,戰斗機部隊的情況就更難看了。
本次演習是否會時間所謂的“敏捷戰斗部署”,也就是把戰機分散至簡易機場,值得觀察。但偏遠島嶼缺乏維修車間與彈藥儲備。2024年測試中,C-130運輸機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F-22的加油裝彈并撤離。但是把這類操作擴大到中隊規模,還是不是行得通,就不一定了。
美軍演習的焦慮根源,實為對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的無解。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覆蓋關島,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可癱瘓島鏈基地;鷹擊-21艦載反艦導彈則構成1500公里內海上禁區。打亂了美軍的第一島鏈加第二島鏈部署。
若殲-35艦載機與殲-36投入實戰,結合無人機蜂群協同,可對美軍演習編隊實施“偵-擾-打-評”閉環打擊。而美軍現役電子戰系統僅能識別95%已知電磁信號,面對動態頻譜偽裝技術存在盲區。
本次演習是不是要拉攏更多國家參與,尚待觀察。但此前美軍拉攏多個國參演的“護身軍刀”行動,雖然湊出了3.5萬兵力、19國參與,但歐洲國家僅僅是象征性介入。德、法戰機經9次加油才到達西太平洋,沖突時實際可投入兵力不足5%。韓國艦艇參與演習同時,半導體企業仍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東盟多國加速推進《南海行為準則》,對“自由航行”的并不認可。
當美軍從全球調配機動兵力,也不過湊出300架的時候,東風導彈可以輕易壓制關島基地。當美軍炒作“擊沉中國艦艇”時,055驅逐艦正演練反介入摧毀。這場跨越太平洋的博弈,勝負之數不在機群數量,而在誰能定義戰場規則。美軍的演習還沒打響,恐怕已經是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