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本區7月14日起氣溫升高,14—16日最高氣溫可達35℃及以上,午后局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雨。
今日天氣
今天本區氣溫上升,最低26℃,最高33℃左右,相對濕度95%—60%,北到東北風4—5級,沿江地區陣風6級,體感悶熱。
明日天氣
明天多云到陰有短時陣雨,午后局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雨,全天氣溫在27—35℃之間。西北風4—5級,沿江沿海地區陣風6級。相對濕度90%—50%。
中斷的高溫天又回來了,大家注意防暑防曬,午間時段減少戶外活動。
天氣趨勢
全國天氣
未來一周,華北到華南將經歷大范圍高溫天氣,此輪高溫核心區位于西北地區東部到華北平原,部分地區將出現40℃以上的酷熱天氣。有出行計劃的朋友們留意當地的天氣信息。
下周本區受暖氣團控制,晴熱高溫天氣重返,下周二和周三最高氣溫36—37℃,炎夏體感回歸,防暑降溫不可松懈。雨水和陽光交替登場,短時陣雨和午后雷雨又是常客,建議大家雨具常備身邊,及時關注最新的預報、預警信息。
本區未來十天天氣預報
空氣質量
7月13日16時,
閔行區AQI為33,優,
昨天AQI為33,優。
今年第5號臺風“百合”(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Nari;名字來源:韓國;名稱意義:百合花)于7月13日凌晨2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位于日本東京偏南方大約1160公里的洋面上,即北緯25.4度、東經141.7度,8級(18米/秒),998百帕,7級風圈半徑為110—280公里。預計,“百合”將以每小時25—3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未來“百合”對本區無影響。
臺風是發源于熱帶海洋面上強的熱帶氣旋。臺風登陸后,強度逐漸減弱、消失。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臺風,以7—9月最為頻繁。臺風經過的地區常有狂風暴雨,沿海有高潮巨浪。
從全球各地歷年熱帶風暴發生的情況看,在南北兩個半球上,北半球發生的次數多于南半球;在東西兩個半球上,東半球又多于西半球;在各大洋東西兩岸上,大洋的西岸又多于大洋的東岸。全球平均每年發生臺風82個,北半球則占了3/4,而臺風最多的海區為西北太平洋,占全球臺風總數的1/3,平均每年有28個左右,是全球臺風的多發區。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主要出現在北緯5—25℃之間,其中以北緯10—20度為最多,也就是赤道以北、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海區。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全年每個月,都可能有熱帶氣旋出現。熱帶氣旋出現最多的月份為公歷7—10月,近50年資料統計,在這幾個月出現的總數占全年總數的68%,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臺風是發生在7—10月,其中尤以8月為最盛期,其次是9月,1—4月出現次數較少,2月為最少。此外在南海生成或從太平洋移進南海的熱帶氣旋,9—10月是其旺季。
西北太平洋海區出現的臺風,有1/4左右會在我國登陸,也就是每年平均有7個,最多年份可達12個,最少年份為3個;登陸時間多在7—9月,在這3個月中登陸的臺風占3/4,最早登陸可出現在5月初,最晚為12月初;登陸的地區幾乎遍及我國整個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陸次數最多的是廣東沿海,約占1/3。
臺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臺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臺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另外,臺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臺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溫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句話,臺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
封面自取:
圖文:區氣象臺、上海市天氣發布、市生態環境局
編輯/初審:趙若楠
復審:林心怡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