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數據
我國每12秒就有1人發生腦卒中
每21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
而幸存者中
約75%遺留不同程度殘疾
但令人振奮的是
通過科學康復
60%以上的患者可以重獲生活自理能力!
本期嘉賓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康復醫學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閔行區特色專科負責人 丁鈴
(點擊收聽節目完整音頻)
腦卒中的危害與康復的重要性
很多患者和家屬認為搶救成功就萬事大吉,但實際上,腦卒中后的功能障礙——如偏癱、言語障礙、吞咽困難等,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影響生活質量。腦卒中就像腦內發生了一場地震,搶救只是清除廢墟,康復才是重建家園。根據統計,未規范康復的患者:1年內關節攣縮發生率高達53%;吞咽障礙引發的肺炎占死亡原因的42%;抑郁癥狀發生率超60%。康復不僅是恢復身體功能,更是讓患者重獲尊嚴、回歸社會的關鍵。
關于“黃金康復期”
國際研究顯示,腦卒中后6個月是功能恢復的黃金期,準確說是三個關鍵期:
(1)超早期(24—72小時):在ICU、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就可開始體位管理、呼吸訓練。
比如教會良肢位擺放:
仰臥位?(過渡體位)
▲頭部墊薄枕,稍偏向患側;肩胛下墊個枕頭使肩前伸,上肢外展20°—40°,肘腕伸直、掌心向上。????
▲髖部及大腿外側墊個枕頭防外旋,膝下墊軟枕微屈,足尖向上避免足下垂。????
▲注意事項:不宜長期使用,可能誘發異常姿勢反射。
??
患側臥位?(首選體位)
▲患側在下,軀干稍后仰,背部墊枕頭;患肩前屈90°—130°,上肢前伸、肘腕伸直、掌心向上。????
▲患下肢伸展微屈膝,健側腿屈曲放于前方枕上呈“邁步狀”。??
▲優勢:增加患側感覺輸入,預防肩痛及痙攣。??
健側臥位?
▲健側在下,患側上肢由枕頭支撐前伸約100°,肘關節和腕關節伸展、掌心向下;患側下肢屈髖屈膝置于枕上。?
▲軀干與床面垂直,避免壓迫患側。??
坐位?(床上或輪椅)
▲背部墊枕頭保持直立,雙足平放地面或腳踏;患側上肢置于可調桌,肘下墊枕頭防受壓。??
(2)黃金期(2周—3個月):此時神經可塑性最強,有患者每天進行6小時強化訓練,8周后從臥床到扶拐行走。
(3)平臺期(6個月后):進展變慢但絕不等于無效,有許多1年后仍取得突破的案例。
科學康復的關鍵策略
康復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
(1)神經電生理技術
經顱磁刺激(TMS):是一種無創、無痛的神經調控技術,利用磁場作用于大腦皮層,產生感應電流,調節神經細胞的電活動,從而改善腦功能。
功能性電刺激(FES):是一種通過電脈沖刺激神經肌肉系統,幫助腦卒中患者恢復運動功能的康復技術。它廣泛應用于改善上肢功能、步態訓練、肩關節半脫位治療等,并可與腦機接口(BCI)、運動想象療法等技術結合,提高康復效果。
高壓氧治療:增加腦組織氧供:使血漿溶解氧提升20倍,改善缺血半暗帶缺氧狀態;減輕腦水腫:通過血管收縮效應降低顱內壓(可降30%—40%);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癥因子,減少自由基損傷;促進血管新生;激活神經干細胞。
(2)新興技術應用:
腦機接口(BCI):重度癱瘓患者通過意念控制外骨骼、操控輪椅、喝水等。
虛擬現實(VR)訓練:通過游戲化任務改善空間忽略癥,效果比傳統方法提升40%。
功能訓練:不同階段的功能訓練重點不同。
1)急性期(發病1—2周)
良肢位擺放:預防關節攣縮、肩關節半脫位(如患側上肢墊高、膝關節微屈)。
被動關節活動:由治療師或家屬輔助,防止僵硬(如肩、肘、腕、踝關節活動)。
床上運動:如橋式運動(抬臀訓練)、翻身訓練。
2)恢復早期(發病2—4周)
坐位平衡訓練:從靠坐→獨立坐,提高軀干控制能力。
助力運動:健側帶動患側(如Bobath握手訓練)。
站立準備:床邊坐站訓練,增強下肢力量。
3)恢復中期(1—3個月)
步行訓練:從平行杠內步行→扶拐步行→獨立步行,糾正異常步態(如劃圈步)。
上肢功能訓練:如抓握、捏取小物品,改善手部精細動作。
日常生活能力(ADL)訓練:穿衣、進食、洗漱等。
4)恢復后期(3—6個月)
高級平衡訓練:單腿站立、跨障礙行走。
復雜運動訓練:上下樓梯、騎自行車等。
認知與語言訓練:記憶游戲、看圖說話等。
(3)心理支持:許多患者因抑郁放棄治療,可通過團體訓練、家庭參與來增強信心。
康復訓練常見誤區
“多練比少練好”:過度訓練可能加重痙攣或疲勞,應科學安排強度。
“能走路就是康復成功”:異常步態(如劃圈腿)需早期糾正,避免固化。
“自己在家練就行”:錯誤的訓練方式(如過度牽拉)可能加重損傷,需專業指導。
“康復只在醫院做”:家庭訓練同樣重要,需長期堅持。
記者:汪婷婷 劉帆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蔡一涵(實習)
初審:趙若楠
復審:林心怡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