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物資匱乏,在農村出生的很多70、80后過的都比較苦,沒有玩具也沒有零食,但是他們卻是最快樂的一批人。小的時候放學路上和小伙伴們各種采摘野果吃,你像樹莓、酸桿、拐棗、野葡萄、翻白草(雞腿兒)、酢漿草、茶片等等,都是很多70、80后童年的美好回憶。
作為一名植物科普博主,筆者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植物,它就是很多70、80后兒時常吃的一種小零食。這種植物的味道非常的酸,堪比檸檬、酸桿,卻是炎熱夏季戶外解渴的神器,它就是酸不溜。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重溫童年的回憶,看看大家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認識酸不溜、了解酸不溜
酸不溜,又稱酸木漿、酸姜,植如其名,顧名思義就是這種植物非常的酸,甚至能酸倒牙,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分枝蓼、叉枝蓼,非常容易理解。因為這種植物多分枝,多分叉,因此得名。其實它的學名就叫叉分蓼,它是蓼科、冰島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我們農村農民朋友用來制作酒曲的辣蓼草是近親,同屬于蓼科植物。
酸不溜莖直立,高通常在1米左右,它基部開始分叉分枝。葉子互生,葉片披針形,酷似柳葉,因此有的地方也叫它醋柳。酸不溜春季發苗,夏季開小白花,花很小,穗狀,頂生,典型的蓼科植物特征。它的種子橢圓形,具3銳棱,非常的有特點。酸不溜抗寒能力極強,據說在零下40度也能安全越冬,可以說酸不溜是一種極其耐寒的植物。
因此酸不溜特別喜歡生長在比較寒冷的環境,你像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朝鮮都有分布。在我國酸不溜則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四川、西藏、山東等地。喜歡生長在草地、溝谷、山丘。
酸不溜的價值和作用
酸不溜是田間地頭的一種寶藏植物,具有很不錯的開發前景。首先酸不溜是可以食用的,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酸不溜是很多人童年常吃的一種小零食。它的莖桿去皮之后,吃起來口感酸酸的,類似于酸桿。一說到酸不溜,筆者嘴角都忍不住流出了口水。
其實這是因為酸不溜中含有豐富的天然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在過去農民朋友在野外勞動的時候,渴了就采摘上幾片酸不溜的葉子,生津止渴。
如果你經常戶外活動,那么你一定要認識一下它,戶外解渴利器。此外酸不溜的嫩葉,還可以作為一種野菜食用,清炒或者涼拌都非常的不錯。吃起來口感酸澀,非常獨特的酸味菜,據說在東北三省菜市場還有這種野菜售賣。
不過酸不溜畢竟是比較酸且比較寒涼的野菜,它對我們腸胃刺激很大,如果脾胃不好,還是不建議吃太多了。而且吃的時候,記得要焯水或者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有助于減少酸感。
酸不溜不僅能吃,其實它的營養價值也非常不錯。據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新鮮的酸不溜中富含方法的氨基酸、胡蘿卜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以及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
酸不溜除了吃之外,其實它還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藥食兩用。傳統中醫認為酸不溜味酸、苦、性涼,入藥清熱消積、散癭、止瀉。你像大夏天我們濕熱腹瀉,其實就可以用酸不溜來煮水喝,可清熱止瀉。夏季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采摘它的葉子來泡茶喝,也非常的不錯,清爽解渴。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酸不溜了解了嗎?你小的時候吃過酸不溜嗎?你還記得酸不溜的味道嗎?你的家鄉還有酸不溜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