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引導和鼓勵農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肉鵝養殖,構建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肉鵝產業生態,讓“大白鵝”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鳳凰”。
日前,漢古爾河鎮朝陽村養殖戶王軍志今年的第一批肉鵝迎來出欄時刻。工作人員們分工協作,攆鵝、抓鵝、裝籠,動作麻利嫻熟,滿載著肥碩肉鵝的大型運輸車很快整裝待發。王軍志家的肉鵝均由當地的裕豐昌鵝業提供鵝雛,并在養殖過程中給予技術指導,經過近三個月的精心照料,如今迎來收獲。回憶起養殖過程,王軍志算起了收益賬:4月26日抓的20400只鵝雛,最終成活18000多只,出欄率達到90%;每只均重約8斤半,按5.7元一斤的市場價格出售,預計銷售收入達80余萬元。王軍志還計劃賣完這批后,再引進15000只左右的鵝雛繼續養殖。
肉鵝出欄,工作人員裝籠。鄭明攝
勝利村的李忠君家,同樣洋溢著忙碌又喜悅的氣息。李忠君正忙著給肉鵝添飼料,看著滿舍大鵝羽翼豐滿、活力十足,他的臉上寫滿了豐收的期待。據李忠君介紹:“養鵝這些年,我一直信賴裕豐昌鵝業,從鵝雛、飼料供應到技術指導和售后,企業全程提供支持,就連商品鵝出售時,也能拿到不錯的價格。”
萬羽大白鵝等待出欄。王軍攝
作為當地肉鵝產業的“領頭雁”,裕豐昌鵝業自 2018 年創立以來,已完成從單一養殖到全產業鏈運營的轉型升級。如今,企業已構建起集種蛋篩選、孵化育雛、飼料配方、疫病防控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還打造了孵化師、動物營養師、防疫專員等近30個專業技術崗位,為當地村民提供了 “家門口”的就業新選擇。在該企業工作了4年的李成剛主要負責孵化工作,他說:“這份工作一直挺穩定的,離家又近,工資5000來塊錢,我一直都挺滿意的。”
目前,裕豐昌鵝業每批次能孵化鵝雛15萬只,年產鵝雛220萬只,全年肉鵝出欄量達8萬羽。企業還創新推出聯農機制,向農戶提供抗病力強、產蛋率高的優質鵝雛,派駐技術員上門指導科學養殖,建立起 “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回收” 的訂單養殖模式。據統計,這一模式已帶動漢古爾河鎮周邊6個村屯、11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突破12萬元。談及未來規劃,裕豐昌鵝業總經理趙東雪表示:“下一步我們打算擴大種鵝產值量,產出更多優質種蛋,把優質的鵝苗推廣給周邊更多的養殖戶,帶著家鄉人一起富起來。同時我們也想把莫旗的鵝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莫旗肉鵝走得更遠。”(鄭明、王偉、王軍)
來源: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