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腳下的葉寨村,一串串紫瑩瑩的葡萄正醞釀著豐收的甜。近日,西安市鄠邑法院“戶太葡萄產業巡回審判庭”的法官們走進了這片生機勃勃的果園,法官們踩著泥土、迎著果香,把法律服務送到了種植戶的心坎上。
葡萄架下問收成 法言法語變“家常話”
“張大哥,您這葡萄看著比去年結得密啊!賣的時候一定記得留好相關票據……”法官彎腰在葡萄架旁,指著一串即將成熟的果實,和種植戶張師傅拉起了家常。沒有嚴肅的法庭,沒有生硬的條文,法官們順著藤蔓查看掛果情況,聽農戶們講“種地那些愁”:有人擔心農資質量出問題,有人糾結訂單合同怎么簽,還有人發愁雇人干活的工錢糾紛。
“您記著,買化肥農藥得要正規發票,萬一出問題這就是證據”“合同里把交貨時間、價格寫細點,不怕扯皮”……法官們你一言我一語,把《民法典》里的“硬規定”,化成了“種地能用上”的實在招。種植戶們圍在一旁認真聽著,臉上的愁云也漸漸散開:“法官這么一說,咱心里亮堂多了!這服務,比果子還甜!”
彩帶飄飄護果實 生態智慧藏“小細節”
正聊得熱乎,一陣風吹過,葡萄架間突然“熱鬧”起來——園里五顏六色的彩帶順著風勢輕輕舞動,像一群調皮的彩蝶在藤蔓間穿梭。“這玩意兒管用著呢!鳥兒看到晃悠的顏色就不敢來了,果子保住了,也不用怕傷著它們。”種植戶王大姐笑著解釋。
法官們看著這一幕,眼里滿是欣慰。這不正是前些日子大家走村串戶宣傳“保護秦嶺野生鳥類”的成果嗎?從“怕鳥啄果”到“彩帶驅鳥”,小小的改變里,藏著農戶對生態保護的認同,也藏著“護果”與“護鳥”的默契。“您看,咱們既守住了收成,也保護了鳥兒,這才是長遠的好法子!”法官的話剛落,果園里就響起了會心的笑聲。
葡萄架下的法治宣講還在繼續,彩綢飄動的聲響混著農戶的笑語,成了秦嶺腳下最動人的旋律。鄠邑法院用這樣“沾著泥土、帶著果香”的方式,讓法治的陽光照進田間地頭,既守護著沉甸甸的豐收希望,也呵護著秦嶺深處的生靈草木——畢竟,最甜的果實,永遠結在法治護航、生態和諧的土地上。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董含含 周瑋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